摘要: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結合當前大學生思想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轉型期社會發(fā)展的具體要求,探索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路徑,從健全高校教育滲透,完善社會實踐育人,豐富網絡育人載體,構建政府、社會、學校三位一的同步培育機制,對增強內化,加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論文發(fā)表,核心價值觀,內化,大學生
黨的十八大分別從國家發(fā)展愿景、社會時代精神、公民道德風貌等方面概括和凝練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提出了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任務和歷史使命。高校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主力軍和接班人,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群體。因此,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機制研究,探索增強內化的有效途徑,對增強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為何要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內涵
何為內化?法國社會學家埃米爾・迪爾凱姆首先在《道德教育論》中指出,“內化是社會價值觀、社會道德轉化為個體的行為習慣。”①此后,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內化’是把某些東西結合進心理或身體之中去;把另一個人的或社會觀念、實際做法、標準或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觀念、實際做法或價值觀。”②
如今,內化作為大學生社會主要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途徑,在國內也逐漸受到許多學者的關注和研究。邱偉光、張耀燦等人認為:“內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幫助下或在其他社會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會要求的政治觀點、思想體系、道德規(guī)范并轉化為自己的個體意識的過程。”③
文章以為,內化是指在主客觀條件的共同作用下,將外部世界的思想觀念、道德規(guī)范、價值體系等通過學習認可、鑒別吸收并轉化于內心,指導個人思維方式和行為選擇的過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即是指大學生在主客觀條件的共同作用下,通過主動學習和接受教育,不斷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涵蓋的價值理念、規(guī)范體系滲透于內心,自覺轉化為崇高的理想信念,轉化為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轉化為正確的價值追求,形成自覺意識與主動行為,并用以指導自身學習和實踐的過程。
(二) 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重要性
“任何社會的整合,最有效的也是最為根本的方式和途徑就是使某種意識形態(tài)社會化。”④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轉型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化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大學生作為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的主要群體,又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大學生社會主要核心價值觀的內化工作自當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是在大學生群體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占統(tǒng)治地位的核心理念。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一種外在的價值體系內化為心理定勢,必然要遵循大學生德育內化的一般規(guī)律。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經歷教育吸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只有重視增強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正確引導高校大學生在理解領悟,才能使之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實踐要求,在心靈上產生共鳴、思想上達成共識、精神上實現(xiàn)超越夯實大學生的理想和信仰。
其次,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是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根據(jù)《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的文件要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了國家發(fā)展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這兩個一百年正好規(guī)劃了當代大學生的職業(yè)生涯:在建黨一百年時他們30歲左右,建國一百年時他們60歲左右。他們將是未來三十年中國社會各行業(yè)的骨干和中堅力量,尤其是在科技、文化、管理等領域將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增強大學生社會主要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是當前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要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二、如何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
大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正是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社會上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意識形態(tài)必然會對其產生影響,使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迷失、道德水平下滑、誠信觀念缺失等問題。因此,必須積極探索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路徑,對大學生進一步實施有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之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一)健全高校教育滲透機制
在高校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教育,不僅要發(fā)揮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黨團組織教育等作用,而且還應該充分發(fā)揮科任老師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等相關老師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夯實高校教師隊伍的政治理論基礎,提高教師隊伍的教育滲透水平。通過改善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客觀環(huán)境,倡議全體教師帶頭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關理論知識,在高校形成學習、專研、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氛圍,為高校大學生自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基礎、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和營造氛圍。此外,輔導員教師隊伍還應積極加強相關理論的教育和滲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教育融入班會和班集體活動當中。學院基層黨團組織應積極組織開展相關學習活動,通過黨員示范講解,學生群眾廣泛參與等形式,通過基層黨團組織的管理和教育渠道廣泛宣傳和帶頭學習。其他科任老師應在積極學習、夯實理論的基礎上,大力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傊咝=處熞ㄟ^自我學習營造氛圍,教育滲透幫助提高,主動關心和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等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意義。 (二)完善社會實踐育人機制
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大學生的內心,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必須結合價值觀對國家、社會、個人的要求和規(guī)范,積極探索符合當代大學生實際情況的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內化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學;鶎狱h組織推廣黨員“微型黨課”等形式,讓廣大黨員學生帶動學生群眾積極參與到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當中,幫助學生學習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學校基層團支部組織學生開展“三下鄉(xiāng)”、“四進社區(qū)”、專業(yè)實習、社會調查、勤工助學、社團活動、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使他們嘗探索之快樂、思成長之道路、樹理想之信念、激愛國之熱情、強責任之意識。通過輔導員老師組織學生對革命歷史紀念館、博物館、歷史遺跡等的瞻仰走訪,使他們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傊咝Re極圍繞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逐步豐富和完善當代大學生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路徑。
(三)建構豐富的網絡育人載體
隨著新媒體網絡技術的逐步完善,當代大學生花在手機、電腦等網絡載體上的時間已經超出了教學課堂所用的時間。網絡媒體的高度融合,功能的不斷提升,使信息的傳播變得越發(fā)的廉價、迅速和便捷。這在給大學生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逐漸改變著他們的信息傳遞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甚至是思維方式。因此,要在高校環(huán)境中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必須重視建構豐富的網絡育人載體。通過學校官網開辟專門的宣傳頁面,廣泛吸引學生的點擊和關注,建設網上師生教育交流平臺,打造高校網上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紅色陣地。高校輔導員要充分運用新媒體網絡技術建立QQ群、微信群、微博、飛信、E-mail等交流工具,旗幟鮮明地向學生傳播、講解和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知識。同時還要廣泛開展師生交流對話,積極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鶎狱h組織應該堅持和完善黨報建設工作,并結合新媒體網絡技術,積極展開對手機黨報、微信黨報等新的探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融入高校黨建宣傳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貼近實際向學生傳遞最新、最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
(四)構建三位一體同步培育機制
縱觀歷史,封建社會用了幾千年的時間來踐行他們的主流價值觀;資本主義社會價值觀的踐行也歷經了好幾百年。如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也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僅需要好幾代甚至幾十代中國人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共同攜手,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培育和踐行提供幫助。政府應逐步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積極引導網絡媒體不斷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身作則,通過打造服務型政府,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社會是大學生踐行和檢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場所,通過參與社會活動,加深對價值觀的體認和感悟,增強內化,夯實信心。學校作為大學生學習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起點和主要環(huán)節(jié),應通過系統(tǒng)的引導、教育和滲透,奠定大學生價值觀發(fā)展、形成的理論和思想基礎。
總之,增強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正確引導和幫助學生不斷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涵蓋的價值理念、規(guī)范體系滲透于內心,自覺轉化為崇高的理想信念,轉化為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轉化為正確的價值追求,形成自覺意識與主動行為,并用以指導自身學習和實踐,這不僅是一場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持久戰(zhàn),更是一場政府、社會、學校都必須積極參與的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攻堅戰(zhàn)。
[注釋]
、偾窦.道德內化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3.
、诤鷩h(huán).目標教學情感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l):15.
③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芡醢钭.中國政黨制度的社會生態(tài)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76.
[參考文獻]
[1]邱吉.道德內化論 [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3.
[2]胡國環(huán).目標教學情感論 [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l):15.
[3]邱偉光、張耀燦.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王邦佐.中國政黨制度的社會生態(tài)分析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