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氣象》是全國性大氣科學期刊之一,創(chuàng)刊于1982年,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主辦及科學出版社出版!高原氣象》主要報道我國大氣科學,尤其在青藏高原氣象學,山地氣象學等學科領域研究的新成果、新觀點、新進展,推動和促進大氣科學及相關學科的發(fā)展以及人才的成長,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主要刊登大氣科學領域的各個方面,涵蓋天氣氣候方面的理論、觀測和預報預測方法、全球氣候變化、大氣物理、大氣化學和大氣雷電等學科。特別歡迎并優(yōu)先發(fā)表國家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和國家重大攻關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在大氣科學前沿各分支領域以及學科交叉點上有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成果。本刊設有學術論文、短論、研究簡報、學術討論及綜合評述等欄目。
《高原氣象》為中文核心期刊,曾獲“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獎”、“中國科學院優(yōu)秀期刊獎”,入圍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本刊被國內外十余種權威性檢索系統(tǒng)檢索,是我國主要發(fā)表有關青藏高原氣象學原始論文的學術性刊物,現已發(fā)行到26個國家和地區(qū)。主要以從事氣象及相關的水文、農業(yè)及地球環(huán)境等學科領域的科技人員、業(yè)務人員及高等院校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高原氣象》愿衷心成為氣象科研工作者相互交流的優(yōu)秀平臺,繁榮大氣科學。
投稿指南
《高原氣象》投稿細則
《高原氣象》是全國性大氣科學學術期刊之一,創(chuàng)刊于1982年,現為雙月刊。主要刊登青藏高原氣象及其相關學科領域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的高水平學術論文、短論、研究簡報、學術討論和交流、國內外大氣科學發(fā)展動態(tài)綜合評述等。反映這些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進展,促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為國民經濟發(fā)展和西部大開發(fā)服務。以從事大氣科學及相關的水文、環(huán)境科學的科研、業(yè)務部門人員、高校師生為讀者。
1來稿要求
1)要求論點明確,文字精練,條理清晰,數據可靠,圖表清楚、簡明。每篇論文以不超過8000~10000漢字為宜。全文必須包括論文題目(不超過20個漢字)、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及郵政編碼、中文摘要(約300個字左右)、關鍵詞(3~5個)、正文、參考文獻等。為促進國際交流,請附論文的英文題目、英文摘要(可為800~1000個英文單詞)、英文圖表名及說明,以及英文關鍵詞。如屬各類基金或重大課題資助項目,需在文稿首頁腳注中標明。也請在首頁腳注中標明第一作者的性別、出生年月、籍貫、學位及職稱、主要研究領域及E-mail地址。
2)文內附圖一般不超過6幅。附圖要求線條均勻且光滑,圖中文字、符號與正文一致,圖面清晰美觀。插圖中的中國國界必須與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地圖一致,切勿漏繪臺灣和南海諸島等。應標明圖的縱、橫坐標軸的名稱(或符號)與單位,應在文稿相應處留出附圖的位置,并給出圖號、圖題和圖注。
3)附表請使用三線表、列于正文的適當位置。表的結構要簡明,表內各欄目中的參量符號后注明相應的單位。
4)文稿中的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的字母、數碼和符號,其位置高低應區(qū)別明顯。數學公式、物理量的符號和單位應符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萍夹g語及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計量單位名稱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并以國際符號表示。
5)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的有關規(guī)定,本刊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參考文獻只列最主要的(未公開發(fā)表的請勿引用,非引用不可的請用腳注標注),并按文章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碼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放在引用文獻處的右上角。為了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文中引用的文獻、數據、圖表均應標明出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1999年1月12日印發(fā)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guī)范》的有關要求,并依據本刊的實際情況,本刊文后參考文獻按以下著錄格式著錄:
參考文獻類型及其標識代碼根據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的規(guī)定,以單字母方式標識,它們是:普通圖書[M];會議錄[C];匯編[G];報紙[N];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其他[Z]。
聯(lián)機網上數據庫(databaseonline)[DB/OL];磁帶[DB/MT];光盤圖書[M/CD];網上期刊[J/OL];網上電子公告[EB/OL];網上圖書[M/OL]。
a.連續(xù)出版物及其析出文獻(作者不超過3人者全部列出,作者之間加逗號;作者超過3人只列前3位,后加“等”字)。
[序號]作者.文獻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例[1]黃榮輝,徐予紅,周連童.我國夏季降水的年代際變化及華北干旱化趨勢[J].高原氣象,1999,18(4):465-476
[2]ZhangDL,JSKain,JMFritsch,etal.Conmentson“Parameterizationofconvectiveprecipitationinmesoscalenumericalmodels:Acriticalreview”[J].MonWeaRev,1994,122:2222-2231
b.著作類
[序號]著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1]王紹武.現代氣候學研究進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49
c.論文集
[序號]作者.文獻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多卷為論文集名,卷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1]陶詩言,伊蘭.青藏高原在亞洲季風區(qū)水分循環(huán)中的作用[C]//陶詩言,陳聯(lián)壽,徐祥德,等編著.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實驗理論研究進展.北京:氣象出版社,1999:204-214
d.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文獻題目[D].出版地或保存地:出版者或保存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1]韋志剛.我國西部大尺度陸面狀況的變化及其對我國夏季降水的影響[D].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1-157
聯(lián)機網上文獻請注明引用日期和訪問路徑。
其他文獻的著錄格式,請參考近期本刊的出版物。
2.投稿注意事項
1)通過本刊網站投稿。同一作者只需注冊一次,記住登錄名和口令;如忘記口令可以從網站上“找回口令”,或來電查詢。來稿時請注明聯(lián)系人的通信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及電子信箱。
2)來稿請勿一稿多投。稿件自收到之日起6個月未接到錄用通知,可自行處理所投文稿,并請告之編輯部。雙方有約定者除外。
3)文責自負。編輯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實質性內容的修改須征得作者同意,不同意刪改者請注明。
4)建議作者提供3~5名審稿專家(注明其職稱、研究領域、單位和E-mail地址)。
5)稿件決定錄用后收取相應的發(fā)表費,并酌致稿酬(包括光盤和網絡版),贈樣刊若干冊。
上一篇:氣候變化研究進展期刊論文
下一篇:氣象期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