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世紀,許多中國典籍傳到日本,大約在五世紀末,日本人的祖先開始進入使用漢字記錄日本語的時期。七世紀后,日本借用和學習了大量的中國漢字,漢字越來越多地進入日本,漢字文獻也越來越多地進入日本,日本人逐漸認識到漢字的用途,日本上層社會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漢字在日本逐漸傳播開來。
摘 要: 中日兩國自古就有經(jīng)濟文化上的交流,雖然兩國語言不同,卻都使用漢字。日語中由于大量使用漢字,給中國人學習日語帶來了很多便利的條件。但有些日語漢字在字形和意義上與漢語的漢字存在一些差別,或意思根本不一樣,作者就此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以幫助正在學習日語的人正確認識和學習日語中的漢字知識。
關鍵詞: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wǎng)站,日語漢字由來,中日漢字差異,學習運用
一、日語中漢字的由來
由于漢語與日語是不同的兩種語言,日語漢字產(chǎn)生了音讀和訓讀之分。在符合日語發(fā)音習慣的基礎上,其模仿我國古代對該漢字的發(fā)音方法而形成的讀音叫音讀;借用中國漢字的字義,但仍然按日本原有的發(fā)音來讀的稱為訓讀。
二、漢語漢字和日語漢字的差異
日語中出現(xiàn)的漢語詞匯和我國現(xiàn)代漢語詞匯不僅語音不同,有些詞義也不盡相同,甚至根本不同,漢字簡化的情況也不盡相同。
中日漢字的字形存在較大差別,原因如下:
(1)中日兩國在簡化漢字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差異。
(2)在中文漢字傳入日本后,有些漢字自己發(fā)生了變化。
(3)日本民族自己創(chuàng)造了漢字。
(4)日語中有一部分漢字仍然使用中文的古漢字。
以下是總結和歸納的中日漢字的異同:
1.義同音不同
這種漢字與中文漢字的寫法完全一樣,意思也完全一樣,但發(fā)音與中文漢字存在較大差別,甚至完全不一樣。
例:教室 學生 學校 中國 數(shù)字
2.義音都不同(括號內(nèi)為漢語詞義)
有些漢字我們看起來很熟悉,但其無論從發(fā)音還是意思上,都和中文漢字有很大差別,在學習過程中會造成一定的困擾,所以這樣的詞我們一定要記住它的發(fā)音和中文意思,以免造成錯誤和誤解。
例:切手(郵票) 上手(高明) 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