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林斯基是一位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者,但不是一位徹底的現(xiàn)實主義美學家,他的美學、文藝學觀點搖擺于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之間,因為他的哲學思想充滿矛盾(黑格爾唯心主義與費爾巴哈唯心主義之間的矛盾)。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yōu)秀哲學期刊《哲學動態(tài)》提供國內(nèi)外哲學界信息;反映哲學各學科的新動向、新問題、新成果;交流研究工作經(jīng)驗;刊登哲學短論和研究資料;開展對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的述評;促進哲學研究、教學和宣傳工作。
摘要:別林斯基是唯物主義者還是唯心主義者在學術界曾引發(fā)了許多爭議,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別林斯基1839年前是個唯心主義者,之后變成一個唯物主義者。這種說法是武斷的,缺乏可靠的事實依據(jù)。根據(jù)別林斯基自己的著作以及車爾尼雪夫斯基、普列漢諾夫所提供的材料,別林斯基始終沒有擺脫黑格爾的哲學影響。他是黑格爾在俄國的最杰出的學生,他一貫的堅持了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原則,并以此來解釋俄國社會生活,進一步發(fā)展了辯證法。
關鍵詞: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決裂;黑格爾
他的世界觀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的。固然別林斯基也曾對黑格爾哲學表示過異議,但并不意味著他和黑格爾哲學徹底決裂了,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的,他只是拋棄了黑格爾最保守的部分,黑格爾歷史辯證法的否定性原則,在他揚棄了其保守結論之后,又進一步發(fā)展了它。由于他與黑格爾這種關系,別林斯基在歷史觀方面始終是一個唯心主義者,F(xiàn)在讓我們來看事實吧。根據(jù)別林斯基在《文學與幻想》這篇文章里所表達的哲學觀點來看,此時他已成為黑格爾的信徒了。別林斯基認為:理念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世界統(tǒng)一的根據(jù),這理念就是上帝的意思,這是地道的黑格爾語言。不僅如此,理念還在不斷地發(fā)展、運動、變化著,生生不息,“這里年不知道安息,它不斷地生活著,就是說他不斷地創(chuàng)造,然后破壞;破壞,然后再創(chuàng)造”。這個理念還具有思維的屬性。“它是智慧的,因為它預知一切,是一切保持平衡。”別林斯基直到1847年仍然堅持理性、思維是社會歷史的本質這一唯心主義觀點。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它。他認為,俄國社會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環(huán)節(jié)是彼得大帝改革以來的俄國歷史,它是一個過程,從生產(chǎn)到滅亡,都是必然的。這個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不是物質的力量,而是精神,是智的活動和運動,這顯然是黑格爾的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由此看來,別林斯基在40年代并沒有徹底成為唯物主義者。普列漢諾夫認為,別林斯基于1843年就開始接收費爾巴哈的影響,而到了1846年以后別林斯基開始從黑格爾轉到費爾巴哈。這種說法有其正確的一面,但并不是完全與事實相符的。普列漢諾夫用了兩個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
第一個事實是:費爾巴哈認為:哲學是對于存在物的研究。哲學的最偉大的規(guī)律就是思考事物和本質,最偉大的任務是認識它們的本來面目,而別林斯基在晚年明確的提出:藝術創(chuàng)作最偉大的任務就在于描繪現(xiàn)象的本來面目,也就是說要盡可能的接近現(xiàn)實。由此可見費爾巴哈哲學對別林斯基美學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這一看法是不全面的。藝術描繪現(xiàn)象的本來面目,藝術盡可能的接近現(xiàn)實,這樣的觀點,我們在別林斯基較早的文章中也能找到,那時他并沒有受到費爾巴哈多少影響。40年代后期別林斯基并沒有從黑格爾徹底轉到費爾巴哈。他在妥協(xié)時期所堅持的那些原則依舊堅持著。這個基本原理就是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他在40年代只是揚棄了黑格爾哲學的保守結論,而黑格爾的辯證法的靈魂——歷史的、發(fā)展、否定的觀點他并沒有拋棄。他用這一觀點解釋俄國社會歷史的現(xiàn)狀,并把革命民主主義與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原則結合起來,比較客觀的揭示了資本主義在俄國社會歷史發(fā)展中存在滅亡的必然性。晚年他清楚的認識到:只有俄國貴族變成資產(chǎn)階級之后,才可能發(fā)生俄國社會內(nèi)部的發(fā)展,或者說把俄國導向一個光明前途的社會運動。由此可見,別林斯基晚年非但沒有放棄黑格爾哲學中的辯證法原則,而且進一步發(fā)展了它。以上這些觀點表明:別林斯基至始至終都是黑格爾的優(yōu)秀的學生,他在社會歷史觀方面始終走的是唯心主義道路。這是他的哲學思想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別林斯基又是一位唯物主義者,成為黑格爾的一個桀驁不馴的學生。他經(jīng)常將黑格爾不可容忍的唯物主義觀點摻和進來,經(jīng)常處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別林斯基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沒有脫離俄國的實際,因此他比西歐空想社會主義者們高明:他堅信社會主義只有通過革命的手段才能建立;他比俄國民粹主義者更高明:他承認資本主義在俄國歷史上的進步作用,又看到否定它的歷史必然性,正確地把它看作俄國歷史由上的進步作用,又看到否定它的歷史必然性,正確地把它看作俄國歷史由農(nóng)奴制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環(huán)節(jié)。但是由什么樣的現(xiàn)實的物質力量來否定它呢?別林斯基回答不了,他既不相信俄國資產(chǎn)階級,也不相信被斯拉夫主義者理想化了的農(nóng)民。他在俄國的現(xiàn)實中找不到可靠的答案,最終以問號了之。這個問號是用俄國的具體歷史條件寫的,因為當時俄國工人階級尚未發(fā)展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這正是別林斯基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不能進一步發(fā)展為科學的重要原因。
結語:以上就是別林斯基政治思想的發(fā)展變化情況:1839年以前,他是一個革民民主主義者;妥協(xié)時期,他由革命轉向改良;從40年代起,他放棄了改良立場,轉向革命民主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政治思想的轉變,不能不影響他的美學思想。以妥協(xié)時期為界限,他在前期和后期的美學思想是不同的。在前期,黑格爾的浪漫主義美學原則占據(jù)著主導地位,現(xiàn)實主義原則是朦朧的。在后期現(xiàn)實主義原則上升到主導地位,黑格爾美學的一些重要原則逐漸的被放棄了。在前期,他根據(jù)黑格爾美學的一般原理,進一步探討了藝術自身的美學規(guī)律。純藝術論和關于“鎖閉性”的理論,是他前期的主要理論成就。后期他越來越重視現(xiàn)實了,它主要探討了前期藝術理論中被忽略了的問題,即藝術與作家的世界觀的關系問題,藝術的社會功用問題,等等,逐步的建立起現(xiàn)實主義美學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俄]施潘諾夫主編:俄國哲學史論文集[C],石寶瑺等譯,三聯(lián)書店1957
[2][德]謝林:藝術哲學[M],魏慶征譯,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
[3][俄]別林斯基:別林斯基文學論文選[M],滿濤、辛未艾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sixiangzhengzhilw/63498.html
下一篇:中國茶道哲學思想如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