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樹人大學學報(Journa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于2001年5月創(chuàng)刊(雙月刊),每逢單月28日出版,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33-1261/Z,國內郵發(fā)代號:32-120。
2007年底,學報進入“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行列;同年3月,學報入選首屆浙江期刊方陣工程;2006年5月,在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學報第三屆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社科學報”,“民辦高等教育”欄目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優(yōu)秀欄目”;2003年本刊榮獲首屆《CAJ-CD規(guī)范》執(zhí)行優(yōu)秀獎,同年論文轉載量在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中排名第61位。
《浙江樹人大學學報》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shù)據(jù)庫》源刊,被《中國期刊網(wǎng)》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期刊榮譽:
Caj-cd規(guī)范獲獎期刊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wǎng)”全文數(shù)據(jù)庫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版塊欄目:民辦高等教育、經濟與貿易、語言與文學藝術、環(huán)境與信息科技。
期刊名稱: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主管單位:浙江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浙江樹人大學
國際刊號ISSN:1671-2714
國內刊號CN:33-1261/Z
出版周期:雙月
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
期刊語種:中文
期刊開本:16開
歷史沿革:浙江樹人大學學報
現(xiàn)用刊名: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創(chuàng)刊時間:2001
【投稿須知】
一、摘要和關鍵詞:論文要求有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關鍵詞,題目和單位中、英文應一一對應。摘要應提供文章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不應出現(xiàn)非公知公用的符號、縮略語;篇幅為200字以內;關鍵詞應選用能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名詞術語;一般每篇論文可選3~8個關鍵詞。
二、中圖分類號:按不同專業(yè)將論文分類。如:
大學英語教學淺析[H319]民辦高校辦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問題[G648.7]
浙江民營企業(yè)家的現(xiàn)實任務和歷史使命[F276.5]環(huán)境審計的比較研究[X82]
三、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要按在正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現(xiàn)將主要參考文獻條目排列要求列舉例如下:
l、專著[M]、論文集[C]、學位論文[D](注:方括號中的英文字母為文獻類型標識)
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實例:[1]劉國鈞,陳紹業(yè),王鳳翥.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J]
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實例:[2]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167-173.
3、報紙文章[N]
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實例:[3]謝西德.創(chuàng)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I998-12-25(10).
四、作者簡介:
對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順序刊出簡介:
姓名(出生年一)、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
五、文稿最好用打印稿,實無條件,手寫應工整、清楚。
學術期刊的規(guī)范化是一件嚴肅、認真的工作。經規(guī)范化處理之后,本刊今后發(fā)表的學術論文都將有自己唯一的數(shù)字化的國際編號,便于國內外研究者查詢。這將有利于本刊與國際刊物接軌,進一步提高刊物質量。這里需要的不僅是編輯的努力,還應有廣大作者的配合。鑒于《規(guī)范》執(zhí)行有一定的過渡期和適應期,本刊鄭重申明2002年1月起,本刊不再審理不合乎上述要求的稿件及手寫的復印稿。
【雜志目錄】
2013年第4期目錄
民辦高等教育
(1)世界私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及相關研究——私立高等教育:比較視野的主旨與變化菲利普·G.阿爾特巴赫(著)胡建偉(譯)
無
(3)關于世界私立高等教育領域的研究丹尼爾·C.列維(著)胡建偉(譯)
民辦高等教育
(9)民辦高校特色形成的制度分析:P學院實證屈瀟瀟
(16)關于民辦本科高校學科建設的若干思考陳新民楊二輝
(21)我國營利性大學發(fā)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高飛王一濤
(27)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的生存狀況調查及分析錢靜李曉明
服務經濟
(32)鄉(xiāng)村旅游產業(yè)組織模式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交易費用理論視角單文君王婉飛
(38)大型體育賽事對旅游企業(yè)營銷戰(zhàn)略的影響:武漢實證葛米娜盧靜怡
哲學與社會學
(44)從“二十七界說”淺析譚嗣同《仁學》的哲學思想程強
(51)中國古代家庭人口快速增長的原動力——以西歐中世紀家庭為參照系的比較研究周廣慶
語言與文學
(55)古今雜糅:當代文學中的白蛇傳與“當代”李斌
(61)《瓦爾登湖》譯海拾貝——歲月的足跡,譯者的痕跡?吳巳英李靖
(69)批評應用語言學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李銳蘇秋軍
(74)譯者的翻譯觀對譯作的影響——評郭建中教授譯作《魯濱孫飄流記》袁良平
上一篇: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
下一篇:中國計量學院學報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