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飲用水與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但是大部分農村地區(qū)的飲用水都沒有滿足《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在“十二五”規(guī)劃中,重點強調了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的建設。本文主要從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的不足之處及檢測中心的職責入手,分析了檢測中心的建后管理要點,意在彌補檢測中心的不足,提高水質檢測中心的工作成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用水安全。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
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qū),飲用水大都為地下水,而且當地水務局沒有建設水質檢測中心,也不具備專業(yè)的飲用水水質檢測人員,導致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中央四部委聯合發(fā)布了相關文件,提出了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的建設要求。水質檢測中心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加強建后管理。因此,對水質檢測中心建后管理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1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的不足之處
1.1缺乏對水質檢測的重視
隨著農村城鎮(zhèn)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大部分農村地區(qū)都進行了集中供水工程建設,改善了大量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但是供水工程重點在于農村的水量問題,在水質方面沒有保障。很多農村地區(qū)都沒有進行水質檢測設施的建設,而且農村供水水源呈現出顯著的來水路徑遠、供水環(huán)節(jié)多以及供水保證率低等問題,使農村飲水水質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有關部門需要提高對水質檢測的重視,加強水質檢測中心的建設。
1.2水質檢測制度不健全
在農村供水工程中,大部分地區(qū)的水源地以及供水廠都沒有建立水質檢測機構,水務局也不具備水質檢測能力,導致農村地區(qū)的水質檢測缺乏明確的責任主體,水質檢測的頻率不高,根本不能滿足相關標準要求,不能全面反映出我國農村地區(qū)的飲水安全狀況。因此,有關部門需要建立健全水質檢測制度,為水質檢測中心的建后管理提供指導。
1.3水質檢測工作難以展開
在過去,農村飲水安全是由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但是疾控中心還要負責疾病預防控制以及疫苗接種工作,根本不具備水質檢測工作的能力,導致農村水質檢測工作難以展開。因此,有關部門需要建設專門的機構負責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確保水質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通過以上問題分析可知,水質檢測中心需要履行如下職責:制定水質檢測計劃,對管轄范圍內的農村飲水工程進行抽檢、巡檢和水質檢測報告的發(fā)送;水質檢測樣品的收發(fā)保管和相應的檢后處理;保管水質檢測報告、原始記錄以及設計文件等資料;保存水質抽樣記錄、水質樣品的發(fā)放與處理記錄;收集并保管國內外水質檢測標準規(guī)范和實施細則、相關計量的檢定流程以及專用儀器設備的鑒定資料;對水質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檢定以及維修。
2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的建后管理要點
2.1人員管理
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在進行人員管理時,首先要明確檢測中心工作人員的職責。對于檢測中心的主任而言,需要履行如下崗位職責:貫徹落實上級下發(fā)的文件與政策;制定檢測中心的月度、季度和年度工作計劃,并跟蹤監(jiān)督工作計劃的完成狀況和檢測工作的質量;協調檢測中心各個部門的工作,并監(jiān)督各個部門嚴格按照崗位責任制開展工作;負責檢測中心的人員管理工作,如人員的考核和晉級等工作。
對于檢測中心的檢測人員而言,需要履行如下崗位職責:保障其負責檢測工作的質量;嚴格按照水質檢測標準規(guī)范和操作流程開展水質檢測工作,出具的檢測數據具備較強的準確性與可靠性;維護管理水質檢測儀器設備,并定期上報設備的檢定計劃以及維修計劃;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豐富專業(yè)知識,了解水質檢測技術與儀器設備的發(fā)展現狀及趨勢;按照標準規(guī)范填寫水質質量報表以及檢測的原始記錄;有權拒絕使用不符合標準或者不合格的水質檢測儀器設備等。
2.2實驗室管理
首先,實驗室的日常維護管理。一般來說,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建造在沒有震動、電磁干擾以及灰塵的地方,需要將檢測中心劃分為化驗室及辦公區(qū)兩個部分,化驗室主要是指天平室、分析儀器室以及水樣儲存間等區(qū)域;辦公區(qū)是指資料室、會議室以及辦公室等區(qū)域。
與此同時,實驗室需要保障用電安全及用氣安全,在用電管理方面,實驗室安裝有防雷接地系統(tǒng),電源接口盡量靠近檢測儀器設備,并為精密檢測儀器設備配設相應的不間斷電源;在用氣管理方面,工作人員需要將大型分析儀器應用的壓縮氣體鋼瓶安放于陰涼避光處,不可以將其放在火源附近,并保持鋼瓶的穩(wěn)定性,實驗室產生的廢氣需要由房頂排出。另外,有條件的檢測中心,需要保證實驗室恒溫恒濕,如果不能長期保持恒溫恒濕,則夏季溫度不能超過30℃,冬季溫度不能小于15℃,實驗室的濕度不能大于70%。
寒冷地區(qū)的檢測中心需要安裝采暖設施,潮濕地區(qū)的檢測中心需要安裝空調。其次,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管理。水質檢測中心實驗室的儀器設備需要按照《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配備,檢測中心的主任需要為每個化驗室和化驗室內的儀器設備安排負責人。
與此同時,水質檢測中心需要制定完善的儀器設備檢定制度以及校準制度,并將儀器設備的購置、檢定、校準以及維護工作進行記錄,構建專屬檔案,提高水質檢測中心管理的規(guī)范性。另外,檢測中心需要為每臺儀器設備提供相應的操作流程與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流程,并為儀器設備提供“合格”“準用”以及“停用”這三種狀態(tài),為檢測人員的工作提供便利[1]。
2.3運行機制管理
首先,管理體制。一般來說,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是依靠于當地水電局的水質化驗室建設而成。按照上級領導的指示,建成后的檢測中心由當地的水電局負責管理,并接受當地衛(wèi)生部門和環(huán)保部門給予的業(yè)務指導,從而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提供全面的技術服務,還能夠為城市供水部門以及社會委托提供有償的水質檢測服務。
其次,經費管理。檢測中心的建設經費來自于檢測中心所在地的政府部門以及中央財政部門,中央財政部門的撥款主要用于購買水質檢測車輛以及水質檢測的儀器,地方財政部門的撥款主要用于檢測中心實驗室的改造以及檢測人員的技能培訓;檢測中心的人員經費來自于政府部門的財政撥款,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主要通過公開招聘或者人事部調劑這兩種渠道選拔;檢測中心的管理費用主要由社會有償水質檢測服務收費以及水費收入提供,如果管理費用出現不足,則本級財政部門會根據現有的資金渠道補足剩余資金。
最后,水質檢測報告管理。檢測中心給出的水質檢測報告可以看做是當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水質檢測數據,需要將其定期發(fā)送到當地的水利部門、衛(wèi)生計生部門以及環(huán)保部門等,在必要的時候,經過有關部門批準之后,部分水質檢測報告可以向社會公布。需要注意的是,水質原始記錄以及檢測報告需要保存5年以上。
另外,水質檢測中心需要構建水質檢測信息的網絡共享平臺,根據當地的管轄范圍進行水質檢測報告的報送,沒有通過審核批準,不能夠擅自擴大水質送樣的范圍[2]。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質檢測中心需要嚴格按照標準要求開展檢測工作,加強內部管理,確保檢測中心作用的充分發(fā)揮。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需要建設水質檢測中心,保障農村居民的用水安全,檢測中心需要加強人員管理、實驗室管理以及運行機制管理,保障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夏宏生.廣東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監(jiān)測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城鎮(zhèn)供水,2016,(2).
[2]宋實,劉文朝,魏建榮,等.縣級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建設實踐與體會[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5,(12).
上一篇:淺談如何加強民生檔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