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投稿征稿雜志推薦《植物生態(tài)學報》立足國內,是植物生態(tài) 學領域在國內本學科一流期刊。我國報道生態(tài)學方面的雜志中國科學院有5種期刊,其它主管單位有4種,共9 種刊。植物 學期刊有11個,《植物生態(tài)學報》是唯一的一種全面報道植物生態(tài)學科各個領域最新研究及其進展的期刊,在科技期刊結構層位上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摘 要] 小麥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因此小麥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小麥生產(chǎn)技術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主要介紹了小麥的標準化生產(chǎn)技術,包括種子的選擇與處理、輪作與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收割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 小麥,標準化生產(chǎn),技術研究
小麥是人類最重要的細糧作物之一,也是口糧和國家儲備糧的主要品種。為了發(fā)展糧食的無公害化,推廣小麥標準化生產(chǎn)技術,為糧食安全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
一、種子選擇與處理
在品種選擇上應選用經(jīng)國家審核推廣的種子,同時要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蛞约巴寥罈l件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在種子的質量上要選用抗病性、抗逆性都比較強的品種。如鄭麥7698、西農979、百農矮抗58等[1]。每年小麥種子都會有一些更新。根據(jù)當年的實際情況進行選取。種子的質量應該在二級標準之上,對于種子中混入的病粒、雜質以及癟粒要進行挑除。在種子處理上,可以采用藥劑拌種,如用福美雙進行拌種,在播種前將百分之三的種子與百分之五十的福美雙均勻的拌在一起即可。除了用福美雙之外還可以用增產(chǎn)劑進行拌種,增產(chǎn)劑也可與福美雙混用,拌種之后應盡量在72小時之內將種子播上。對于病蟲害比較嚴重的地方,可以進行種子包衣,種衣劑包衣對于預防根瘤病、小麥腥等病害比較管用。采用超微粉體進行種子包衣還可以使種子快速萌發(fā),促進幼苗的生長。
二、選茬整地
在種植小麥時應該合理輪作,可以選用之前種過大豆的土地進行播種小麥,應避免重茬。整地時應盡量減耕、免耕,采用秸稈還田等措施,以增加土壤的肥效。耕地時應以松、翻、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耕作,并且應盡量確保沒有大土塊。在翻地時,應做到不漏耕,不重耕。同時,耙地的深度與翻地質量以及當?shù)氐耐寥狼闆r有關。
三、施肥
對于商品化有機肥、葉面肥以及微生物肥料,必須使用已經(jīng)被有機食品認證部門認可和頒發(fā)證書的產(chǎn)品,選用優(yōu)質化肥才能種出優(yōu)質的小麥[2]。使用時應按照說明書的規(guī)定進行施肥,以保證化肥對小麥的肥效。如果要使用人的糞尿和禽畜糞便作為肥料,則應進行高溫發(fā)酵的無害化處理。在施用時每公頃地用肥三十噸,并且伴隨著翻地或耙地,一次性將肥料施入。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選擇在秋天進行施肥。
四、播種
一般北方在3月28到4月5日進行播種,最遲也不能晚于4月10日之后。在三、四月份土壤已經(jīng)化凍,適合播種。通常情況下,在確保播種質量的條件下,可以適當?shù)脑绮。機械播種時應選用15厘米的單條機或者30厘米的雙條機進行播種,一邊播種一邊鎮(zhèn)壓,要保證鎮(zhèn)壓之后的播深為3到4厘米,誤差保持在1厘米之內。播種時應盡量均勻,減少漏播、重播的情況發(fā)生,同時,要掌握好播種的深淺,保證種子都能夠被土壤覆蓋。由種子的品種、土壤條件及施肥情況進行播種密度的確定。若屬于早熟的小麥品種則播種密度為700~750萬株/hm2,若為中熟的品種則播種密度為650~700萬株/hm2。播量主要是根據(jù)保苗株數(shù)、種子的千粒重、發(fā)芽率和田間保苗率等幾個方面來計算的。播量計算好之后要進行一些播量試驗,以驗證種子的播量是否合適。
五、田間管理
1.壓青苗
小麥剛出土長出三個葉的時候,根據(jù)具體的地塊情況,結合小麥的苗情,適時進行壓青苗。壓青苗主要是為了提墑抗旱,實行壓青苗能夠使土壤堅實,使根系與土壤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在三葉期,用鎮(zhèn)壓器鎮(zhèn)壓1~2次。采用順壟壓的方式,并且鎮(zhèn)壓時不宜過快。
2.松土除草
如果地塊的行距比較大,則應在分蘗期進行手工除草,對土壤進行一定的松土,促進小麥根系的呼吸,使根部更好的生長。在小麥三葉期,為防治闊葉雜草,可采用72%的2,4-D丁酯乳油900mL/hm2或者用75%的巨星干懸浮劑13.3~26.6g/hm2,在沒有風也沒有露水的晴天進行噴灑[3]。為防除稗草等單子葉的雜草,則應用6.9%的驃馬濃乳劑75mL/hm2與水勾兌之后進行噴灑。
3.病蟲害防治
在五月期間就應該著手防治病蟲害,為此可在地中放置害蟲測報器,由檢測到的蟲卵數(shù)量來確定防治力度。對付小麥粘蟲,用5%的功夫乳油400mL/hm2,在噴藥時最好選用超低容噴霧器。在小麥抽穗期間,一般會感染葉片赤霉病,在病情指數(shù)超過10%時,就應及時用80%的多菌靈可濕粉劑0.75~1.00kg/hm2,用水勾兌進行噴灑,對防治葉片赤霉病有很好的效果。
六、收割
收割小麥可以采用人工收割和機械收割兩種方式。若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則應保證人工收割時的損失不大于2穗/m2,并且應將割好的小麥用草繩整齊的捆好,及時運到打麥場進行脫粒處理。對于機械收割,割茬高度應不少于15 厘米,同時不大于18厘米。機械收割的小麥鋪成魚鱗狀,這樣有利于捆綁,厚度控制在8厘米到12厘米之間。機械收割時應保證麥穗不接觸地面,以防產(chǎn)生更多的損失。無論是人工收割的小麥還是機械收割,在脫粒時都應保持清潔率高于95%以上。脫粒之后應進行精選,將小麥及時的晾曬,然后儲存到干凈且不潮濕的倉庫中。
結束語
小麥可以加工成很多食品,是我們人類的主要糧食作物。為了獲得高產(chǎn)、優(yōu)質的小麥,應不斷推廣小麥標準化生產(chǎn)技術。本文對小麥標準化生產(chǎn)技術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希望對讀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魏益民,歐陽韶暉,陳衛(wèi)軍,張保軍,李世清. 縣域優(yōu)質小麥生產(chǎn)效果分析 Ⅰ.陜西省岐山縣小麥生產(chǎn)現(xiàn)狀調查[J]. 麥類作物學報. 2010,10(02):17-18
[2]張衍華,畢建杰,王琦,何利寧,郝蘭春,崔;ǎ涡l(wèi)國. 施肥對不同品種小麥光合速率及葉綠素含量的影響[J].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1,11(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