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論文范文,論述了國內外體育旅游研究綜述,旅游論文發(fā)表期刊推薦《當代旅游》是由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管的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理論刊物,本刊堅持學術性、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和超前性特點,立足中國現(xiàn)實,旨在為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平臺,促進學術繁榮,加強國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
【摘要】伴隨國外體育旅游市場的不斷發(fā)展,體育學科和旅游學科的耦合與衍生不斷加劇,體育旅游理論體系逐漸形成,研究領域也日益擴展。選取ElsevierScien數(shù)據庫、SSCI數(shù)據庫、EBSCO全文數(shù)據庫和中國學時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有關體育旅游文獻80余篇,對其進行梳理、回顧和評述,認為這些文獻研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體育旅游概念、體育旅游的研究內容以及體育旅游的經濟效應等方面,指出其對國內體育旅游研究的啟示。
【關鍵詞】體育旅游,經濟效應
1.國外體育旅游研究評述
1.1國外學者對體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多年來,國外學者提出了多種體育旅游的定義。Hall指出體育旅游具有2種行為特征:通過旅游參加體育或通過旅游參觀體育。1995年,原田先生根據體育旅游的目的,將體育旅游分為“以參觀體育活動為目的”和“以參加體育活動為目的”兩大類。1998年,Gibson指出體育旅游以3種行為方式為特征:主動體育旅游(為參加體育活動或賽事而進行的旅游);賽事體育旅游(為觀看體育比賽而進行的旅游);懷舊體育旅游(旅游者被著名賽場、體育明星等因素所吸引而進行旅游)。2001年,Hinch和Higham以McPherson、Curtis和Loy的著述為指導,從體育旅游的角度闡述了體育的構成,然后又在Leiper的旅游吸引力框架理論的基礎上說明了旅游的概念,最后又將體育與旅游結合起來指出了體育旅游的概念:體育旅游是以體育為基礎,在有限的時間內外出旅游的活動,作為旅游基礎的體育必須以規(guī)則、競爭、趣味為特征。大多數(shù)學者傾向于體育旅游具有主動與被動形式這一提法。
1.2有關期刊及書籍出版狀況
安東尼先生于1966年發(fā)表在英國的《自然休閑研究中心》的《體育與旅游》被認為是最早的研究體育與旅游的論文,它是體育旅游研究的一個里程碑。1982年,格里普蒂斯(GlPysti)關于五個歐洲國家的體育旅游研究被認為是體育旅游研究發(fā)展的開始。1985年,羅伯特•L•西蒙所著的《體育和社會價值》研究了體育競技的哲學、美學意義,是研究體育旅游者出行動機的重要文獻。1999年,斯坦德文(Stnadvene)和德•克洛普(DeKnpo)發(fā)表了研究史上第一部關于體育和旅游的介紹和概括的學術專著。進入本世紀,隨著體育旅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一部分專家撰寫的有關體育旅游的書籍陸續(xù)出版發(fā)行。2002年,Turco,Riley和Swart共同編寫了《體育旅游》。2003年Hudson撰寫了《體育與探險旅游》。接下來陸續(xù)出版了一系列的書,其中有Ritchie和Adair的《體育旅游:關系、影響及問題》以及Hinch和Higham的《體育旅游發(fā)展》。
1.3研究成果及交流狀況
近年來,國外體育旅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論文研究范圍涉及全球并從不同角度探討體育旅游資源與市場的開發(fā)利用;體育旅游的歷史演變與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體育旅游運作與管理方法、手段、制度;體育旅游管理人材的培養(yǎng)等問題,其中研究的熱點有: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問題以及這一問題與人們旅游動機的巨大關系;體育和旅游在經理人之間、各部門之間的協(xié)作問題;對國家和地區(qū)層面上體育和旅游部門中關鍵利益相關者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分析和研究;政府體育旅游政策變遷及運作等等。這些豐碩的研究成果使人們對體育旅游的認識逐漸理性化,成為新學科形成與發(fā)展的理論基礎,為體育旅游的實際開發(fā)做出貢獻。上世紀90年代,不少國際會議開始關注體育旅游并將其作為會議主題。比如2000年在澳大利亞堪培拉舉行的以“體育創(chuàng)造旅游:融合與發(fā)展”為主題的會議等。這些會議以體育旅游為主題,為體育旅游這一交叉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交流平臺。
1.4體育旅游經濟效應述評
體育旅游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行業(yè),有著帶動其他部門經濟發(fā)展,改善國民經濟結構的作用,并且能夠促進交通餐飲業(yè)、運輸業(yè)、商貿業(yè)、建筑業(yè)、金融業(yè)及保險業(yè)等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乘數(shù)效應(Briassoulis,1991)。美國經濟學家曾經依據著名經濟學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Leontief,1973)的部門關聯(lián)數(shù)學模型(里昂惕夫矩陣)定量計算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業(yè)關聯(lián)度,推算出了體育行業(yè)與其它部門的產業(yè)關聯(lián)度,指出體育與旅游業(yè)的關聯(lián)度為0.21,服裝業(yè)0.13,交通通訊0.12,建材業(yè)0.11,食品業(yè)0.014,機械業(yè)0.008。國外學者先后將乘數(shù)理論、投入產出理論、旅游衛(wèi)星賬戶理論應用到小型體育旅游經濟效應計算中來,通過構建數(shù)學模型來計算具體的產出,各類計量研究方法的應用對體育旅游研究的深化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國內體育旅游研究概況
2.1國內學者對體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通過對有關體育旅游的研究文獻調研得知,目前我國對體育旅游的界定多達幾十種,但尚未達成共識。這既說明了體育旅游研究正在深入,又表明這些概念的確還存在缺陷,或過于寬泛或沒有把握住體育旅游的特殊屬性。基于此,石巖(2007)等學者在遵循體育旅游是一種旅游活動并突出體育旅游的本質屬性前提下,認為體育旅游是以參與或觀賞體育活動為目的,或以體育為內容而產生的一種短暫性的生活方式,是旅游者在旅游和暫時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與體育有關的現(xiàn)象和關系的總和。
2.2我國體育旅游的研究現(xiàn)狀
中國體育旅游研究活動起步相對較晚,對體育旅游研究的焦點目前還局限在相關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包括體育旅游的內涵、特征、分類和影響等。具體而言,關于體育旅游內涵,目前,在眾多對體育旅游的闡述中,其共同之處都表明人們必須參與某種體育活動,而不同之處主要是對體育旅游參與者的內容、形式的概括與表述的差異;對于體育旅游特征研究,不少學者是根據旅游者的特征,進而給出旅游的特征。體育旅游分類研究是基于體育旅游概念界定和研究范圍而確定的。大致可從旅游主體(參與程度和出游目的等)、旅游客體(資源特征、活動場所等)出發(fā)進行研究。關于體育旅游對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雖然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但基本都是積極方面進行研究,很少涉及其消極影響。
受我國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帶動,近年來對體育與區(qū)域發(fā)展課題的研究受到了重視。研究主要聚焦于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經濟的影響(付磊2002;劉淇2003;李偉偉、余際從2003;董杰2004;鄒統(tǒng)釬、彭海靜2005)。另外,對大型賽事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也進行了探討(唐東方2002;姚頌平等2004;肖鋒2004;孫海燕2004)。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課題組《利用國際知名體育進行北京旅游營銷的研究》也從產業(yè)經濟學和旅游營銷學的視角對體育產業(yè)對城市旅游營銷進行了綜合的研究。
總之,中國體育旅游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與國外體育旅游研究相比,國內學術界對體育旅游的研究仍缺乏整體性、系統(tǒng)性,其基礎理論體系仍有待于發(fā)展和完善。特別是在資源整合方面研究的理論和實踐都不夠,尤其是把體育活動與我國區(qū)域旅游資源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體育旅游資源整合以及區(qū)域體育旅游聯(lián)動等相關問題的研究成果還比較少。
3.國外研究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體育旅游研究有相當大的空間值得我們去探討,在今后的相關研究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在研究內容方面,除了繼續(xù)加大對體育旅游概念、體育旅游本質、體育旅游基本理論的探索外,還要對網絡體育旅游、體育旅游主題公園等新興事物進行進一步系統(tǒng)分析;在研究方法方面,除了對定性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以外,還要將結構方程式模型、數(shù)學建模方法、統(tǒng)計學研究方法等計量學方法應用到體育旅游研究中來;在研究視角方面,要從局限于體育學、旅游學的樊籬逐漸拓展到綜合運用社會學、生態(tài)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旅游學、心理學、文化經濟學、統(tǒng)計學等視角展開跨學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