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寫論文的時候相對其他人來說素材還是比較多的,自己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備課的時候積累的材料等都可以作為論文的素材來用。很多教師都會在一段時間內做一些工作總結,總結中有問題又解決辦法,還有一些心得,當然論文的很大一部分都來自這些工作總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多總結,多思考還是很有必要的。
中學歷史小論文的寫作很多也來自于歷史老師的工作總結和教案,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學歷史老師如何去寫歷史小論文:
以教學總結為基礎寫歷史教學論文,不等于教學總結就是論文。教學總結與論文的區(qū)別及聯(lián)系是應予研討的。歷史論文類型有多少?很難機械地界定;各類歷史論文怎樣分工?也沒法生硬地劃分,實際上必然縱橫交錯,互有聯(lián)系。
眾所周知,客觀歷史本身是一個復雜的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它的各個部分、各個側面,本是不能跟別的部分、別的側面割裂開來認識掌握的;只是在論述、研究時,因側重點之不同,不得不突出什么、約略什么,于是表現(xiàn)為不同的歷史論文類型與內容。從撰寫人來說,仍應力爭掌握史事全貌,才能從總體聯(lián)系中深刻認知所要寫的部分,才能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精確把握你要截而論之的各個階段。為此,下些苫工夫、硬工夫是必要的,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廣收精選,厚積薄發(fā),深人淺出,由博返約。
歷史教學論文與教學總結雖然關系密切,但畢竟還有不同。教學任務,是依照教學大綱要求,依據(jù)課文內容,完整地、全面地講給學生,各部分不能畸輕畸重,不可過詳過簡。對教學過程所作的總結,也自然受到制約,基本上需是全面總結。論文則有所不同,除全面總結性作品之外,可選擇某一特定環(huán)節(jié)、章題、段落,選擇整個教學過程的某個側面,加以研究、總結,形成論文。也就是說,論文比起總結來,有更大的靈活性、選擇性、伸縮性,能更深更廣地進行探討?梢哉J為,論文是在總結的基礎上,知識的優(yōu)化過程。論文源于總結,論文高于總結。
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在理性認識上,亦即在理論分析上,論文比總結有所提高。
(2)在對象范圍上,亦即就哪些內容來論述上,論文較總結有所跨越或擴展。
(3)在社會效應上,亦即在所寫出的作品的影響上,論文應比總結貢獻更大。
周期:半月刊
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37-1408/G4
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2-2221
主辦單位: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主管單位:山東省教育廳
《當代教育科學》(原名《山東教育科研》):山東省教育廳主管,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山東省教育學會主辦,當代教育科學雜志社編輯出版。半月刊,16開64頁。社址(刊址):濟南市青年東路1號。刊物創(chuàng)刊于1986年6月;1987年2月,山東省委宣傳部正式批準為季刊,內部發(fā)行.
下一篇:高校教育論文寫作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