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是農業(yè)大縣,也是玉米種植大縣。全縣播種面積110萬畝,其中玉米播種面積約占一半。近年來,由于農村勞動力價格逐年攀升,玉米收獲成本增加,而收獲季節(jié)勞動力更趨緊張,促使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的農戶,迫切盼望實現(xiàn)玉米收獲機械化。
[摘要]蔚縣玉米收獲機械發(fā)展緩慢,遠低于全國和河北省的發(fā)展水平,與農民發(fā)展需求相差甚遠。根據(jù)制約玉米收獲機械化發(fā)展因素,提出了發(fā)展建議。
[關鍵詞]玉米,收獲機械,發(fā)展,建議
一、發(fā)展現(xiàn)狀
從2006年始到2013年,全縣購進福田谷神、山東金億、河北農哈哈等15個廠家的15個不同型號,48臺自走或背負式玉米收獲機械在進行玉米機收作業(yè)。到2013年,含跨區(qū)作業(yè)機械在內,機收面積7.8萬畝,僅占全縣玉米種植面積的14%,遠低于全國49%的水平,與河北省60.2%的水平差距更大①,與全縣農民玉米機械化收獲需求也相差甚遠。
機具生產廠家多、型號雜、機具總量少、發(fā)展速度緩慢是蔚縣玉米收獲機械化發(fā)展的主要特點。一方面農民迫切需要發(fā)展玉米收獲機械化,另一方面機具適應性、可靠性和收獲效果等方面與農民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一直制約著玉米收獲機械化的發(fā)展。從每年玉米收獲機械發(fā)展情況看,蔚縣農民一直在努力尋求和探索性能優(yōu)良、故障率低、果穗和籽粒損失少、工作可靠、作業(yè)效率高的玉米收獲機械。
二、制約玉米收獲機械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1.種植模式多樣化與機具不配套,難以達到理想的收獲效果
種植模式有兩種,一是等行距種植,行距在40-50厘米之間。這種種植模式約占全縣玉米種植面積的70%。二是覆膜種植模式,膜上行距30-40厘米,膜間距110厘米,相當于大小行種植。這種種植模式約占玉米種植面積的30%。由于種植行距窄,而各型機具收獲行距為60厘米,收獲時,難免有將直立秸稈推倒傾斜的趨勢,一旦推倒了,就會造成漏收。也由于行距窄,機具前行時,未收獲一側的秸稈很難避免被車輪壓倒,一旦壓倒了,又會造成第二次損失。在現(xiàn)行作業(yè)中,為不將果穗打碎,秸稈還田機只能提高與地面高度,防止將遺漏果穗打碎而無法收起。遺漏果穗只能顧用一定勞動力進行撿拾。
2.收獲時期晚,收獲時間短,使臺均收獲面積少,收入不高,投資回收期變長
每年收獲季節(jié)在秋霜凍后葉面干枯時開始(約在10月初)。此時玉米莖桿變黃,水分流失,失去脆性,既加大了秸稈粉碎的阻力,又增加了纏繞前割臺的機會,再加上種植密度大(一般畝株數(shù)5000株左右),使作業(yè)效率降低。
收獲的實際效果與當時的氣候有關,正值收獲時期,一旦遇上大風天氣,就會使秸稈倒伏,此時收獲,果穗損失率必然加大,機械收獲就只能結束。幾年來,一般收獲最好時間為25天左右,最少不到10天,這無疑給機械收獲推廣增加了難度。據(jù)調查,使用玉米收獲機械的8年間,最好的只有一家,當年拿回了投資,其他均需3-4年。
3.機具故障率高,可靠性差,使收獲量降低
截止目前,在用的各型收獲機毫不例外的存在諸多故障,一些小廠生產的產品更是如此。一旦出現(xiàn)故障,配件供應又不能及時跟上,購買配件只能等廠家發(fā)貨,少則2-3天,多則4-5天甚至一周,使本來就不多的收獲時間又縮水了不少。有的還需開回修理點進行修理。經過多年玉米收獲機械推廣,2012年農民發(fā)展玉米收獲機械熱情空前,在農機補貼政策推動下,當年購進玉米收獲機械22臺,為全市第一。但頻繁的機具故障,使2013年農民購買玉米收獲機械的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盡管優(yōu)先**購買玉米收獲機械補貼,但只購進5臺。
4.機手使用、操作、維護技能不高,對機具各部位性能了解不夠,使機具故障變多,使用效果變差,效率降低
據(jù)多年觀察,當年購買使用的機具效果一般較差,而同一臺機具第二年使用效果明顯好于上年。很顯然是由于經過上年使用、維護經驗的積累,基本掌握了機具的使用要求所致。農民閆勝軍2012年購買兩行玉米收獲機,由于提前準備了3000多元的配件,既基本掌握了機具使用要求,做好了各種維護,又保證了損壞配件能夠及時更換,減少了因機具故障停歇時間,當年收獲450畝,每畝含拉遠收費130元,當年收回了投資,成為全縣學習的典型。農民王勝利2008年購買背負式四行玉米收獲機,當年使用效果十分不盡人意,第二年掌握了各部性能,提前做好了各部維護保養(yǎng),收獲效果大大提高,2012年又購進了一臺背負式四行玉米收獲機械,當年收獲700余畝,取得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這些事例,充分說明了只要正確掌握機具性能,做到較好使用操作,同樣的機具,效果大不一樣。
5.安全事故多發(fā),使農民購機更趨謹慎
2008年一農民從集穗箱掉下,造成髕骨韌帶損傷。2012年因機具翻車,造成機手重傷,住院三個月。同年一農民被摘穗機構將手指夾斷,醫(yī)藥治療費不下20萬元。2013年一機手被剝皮機構將小臂絞進,險些生命危險,三次手術治療費不下10萬元。又一機手被升運鏈將衣服絞進,因機具動力不足被憋滅,才未造成重傷。8年來,因使用玉米收獲機械不當,造成重傷事故4起,一般事故6起。事故的多發(fā),使一些農民本來想通過發(fā)展玉米收獲機械獲得良好經濟效益,卻背上了債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購機者積極性。
三、發(fā)展建議
1.搞好農機農藝融合
在農業(yè)部《玉米生產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指導下,要大力推廣玉米標準化栽培,規(guī)范種植模式,實現(xiàn)農機農藝的良好融合。玉米種植行距以60厘米為宜,實現(xiàn)機械收獲對行作業(yè)。有資料顯示,對行收獲較之不對行收獲效率可提高30%,在大田生產水平下,不同種植行距對產量的影響不超過5%,而采用玉米收獲機械因行距不適應產生的損失率可能高達8%②。農業(yè)部門要切實做好不同種植行距對產量影響的實驗示范,以此向農民展示與機收相配套的行距對產量的影響,從而改變習俗種植習慣,為良好發(fā)展玉米收獲機械化創(chuàng)造基礎條件。
2.積極搞好宣傳,做到正確引導
農機推廣部門,要通過宣傳推廣、實驗示范,充分展示適應性強、安全可靠、性價比好的玉米收獲機械。使購機者做出合理選擇。要大力宣傳在用收獲機械好的典型,好的經驗,使購機者在不斷吸收好的經驗基礎上,樹立發(fā)展信心,堅定發(fā)展決心。在機具選擇上,要充分考慮當?shù)氐貕K大小實際,等行平作玉米以選擇四行或不對行收獲機械為宜,機具不宜過大。地膜覆蓋玉米以選擇兩行收獲機為宜。避免因不對行作業(yè),造成過多損失。
3.切實搞好技能培訓和安全生產教育
生產廠家和經銷企業(yè)要切實對自己生產或經銷的產品負起責任,對購機者做到實實在在的培訓,使他們充分了解機具各部位性能,切實掌握調整和使用方法,確保正確維護、保養(yǎng)和使用。各傳動部位存在的安全隱患,要明示安全標識,并在培訓中重點指出。要充分提高安全意識,搞好安全防范,切莫由于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挫傷農民發(fā)展玉米收獲機械化的積極性。
4.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搞好售后服務
生產廠家要在認真總結自身產品存在的各種性能與質量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加以改進,使之在適應性、可靠性等方面有實質性提高。一個性能優(yōu)良,質量過硬的產品,必將占領市場。蔚縣玉米收獲機械發(fā)展歷程,也是很好例證。2012年是蔚縣發(fā)展玉米收獲機械的小高潮,,幾乎是前6年的總和。但由于機械故障多、產品質量差、售后服務跟不上,使農民購機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2013年驟然下降,僅發(fā)展5臺。由此可見,產品質量好壞,是發(fā)展玉米收獲機械的首要制約因素。生產企業(yè)要切實注重產品質量,完善售后服務體系,切實保證機收中不出或少出故障。
5.要繼續(xù)實施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千方百計保障對發(fā)展玉米收獲機械的補貼。在地方財政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增加補貼,給予發(fā)展玉米收獲機械的良好扶持,真正使購機者感受到發(fā)展玉米收獲機械可以帶來良好效益。
參考文獻
[1]高欽.淺談玉米種植行距對機收機播的影響[J]農機科技與推廣2011(8):27
[2]陳靈芝.關于加快玉米機械化收獲的探討[J]農機科技推廣2011⑽:35
[3]石林雄.甘肅玉米機械化收獲現(xiàn)狀及發(fā)展方向分析研究[J]農業(yè)機械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