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是一門基于政治知識從而對學生進行教育熏陶和滲透的學科,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德、智、體、才兼?zhèn)涞母咚刭|優(yōu)秀人才。因此,教師要從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入手,在尊重學生人格和發(fā)展的前提下,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深入挖掘教學內容,督促學生完成、鞏固課后練習,讓德育之花在高中政治課堂絢麗綻放,使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德育知識。
一、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高中政治知識枯燥無趣,教師干巴巴的課堂講述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就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自己人生價值的內涵,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也總是很樂意傾聽教師的人生經歷。教師可結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經歷,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辛苦和幸福,再談談自己對于勞動和奉獻創(chuàng)造價值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在課下讓學生嘗試著去了解父母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得靠自己的艱苦奮斗,在學習和工作中要不斷挑戰(zhàn)和超越自我,將奉獻精神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并在日常學習中付諸行動。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就會明白“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價值”的真實含義,就會體會到教師和父母的辛苦,無形中樹立了尊敬教師、孝敬父母和尊重勞動者的人生觀。
二、在挖掘教材內容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材是高中政治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源和教學依據,政治知識的屬性特點及價值導向與學生的成長相契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德育內容豐富多彩,其中不乏學生感興趣的時政內容。教師只要下功夫整合教材資源,挖掘教材內容,便不難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和交流,從而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成長發(fā)育中。例如,在教學《神奇的貨幣》時,教師可以以人民幣為出發(fā)點,讓學生觀察人民幣的圖案設計和人像設計,然后隨機提問人民幣圖案和人像設計的理念。人民幣上印制有多個民族語言,意為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平等互助、團結友愛。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習慣和風俗習慣,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民族團結、尊重友愛的愛國意識,維護民族團結,將團結友愛、平等尊重貫徹于日常行為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老一輩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的國家需要我們用生命和鮮血去守護。
三、在練習鞏固遷移中進行德育滲透
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通常是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鞏固,又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習題大多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取,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應當趁熱打鐵,及時布置課堂練習,幫助學生牢牢掌握當堂所學知識,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例如,在教學完《企業(yè)與勞動者》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運用當堂所學知識羅列出諸如蘋果、華為、格力、微軟等大型公司的基本結構、法人、經營方式等基本信息,并結合當前熱門話題,應用所學知識即興發(fā)揮,談談自己對“公司經營”的想法。這樣貼近生活又極具創(chuàng)意的方式會立即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間接培養(yǎng)了他們關注現(xiàn)實、關注生活的習慣,使他們養(yǎng)成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憂患意識,為以后的就業(yè)、擇業(yè)、創(chuàng)業(yè)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進行德育的無聲滲透。綜上所述,高中政治課堂作為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和成長起著決定性作用。作為高中生,內心渴望被接納、尊重。多年的教學研究表明,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作為德育工作者,應該對學生多一點鼓勵和包容,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掌握德育知識,為學生將來的長足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來源:《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作者:邰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