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你是把教師當作一種職業(yè),還是當作一種事業(yè)?職業(yè)和事業(yè)雖然僅僅是一字之差,但其內涵卻是天壤之別。本文是一篇人民教育雜志投稿的論文范文,文章題目是:通向名師之路。
【摘要】反思是成為名師的一個必要條件,能夠進行反思你未必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是如果沒有反思你一定不會成為名師。
【關鍵詞】教師,職業(yè),名師,反思,事業(yè)
職業(yè)是你今天做了明天還得去做,事業(yè)是你今天做了明天還想去做。它體現(xiàn)了不同的人生價值觀、價值取向和追求。通過這個標準就把我們的教師隊伍劃分成了兩類:一種是事業(yè)型的,一種是職業(yè)型的。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更多的是職業(yè)型的,這是我們生存的基礎。但是職業(yè)型和事業(yè)型的也并不是決然涇渭分明的,在一定的時期和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職業(yè)是基礎,事業(yè)是追求。這也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對于我們絕大多數(shù)老師來說,我們既然跨進了教師這個隊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名師,都想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只是覺得名師這個稱謂太高了,覺得有些高山仰止。其實,名師沒那么高深,只要我們努力去做,用心去做,我們都可以成為名師的。名師有其地域和范圍的屬性,我們可以先做校內的名師,然后可以做本市、本省乃至全國的名師,最后做世界名師;也可以做你所在的學科的名師,也可以做教書育人的綜合型的名師,亦或是二者的交叉。
那么通向名師之路在哪里?我的回答是:進行反思。反思包括很多,包括思想的反思,教學的反思、教案反思等。反思是成為名師的一個必要條件,能夠進行反思你未必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是如果沒有反思你一定不會成為名師。
什么是反思?顧名思義就是回過頭來思考,自我喚醒。作為教師的反思,則主要是指對自己從事教育教學的思想、言行、方式方法的自我意識、自我知覺和自我調整,從而最大限度地促使學習主體――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為什么要寫反思?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說: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jīng)驗而不對經(jīng)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jīng)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jīng)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經(jīng)驗+反思=成功。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了“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xiàn)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fā)展的重要基礎。然而,怎么寫好教學反思?
1.反思教學中的失誤,特別是“敗筆”
在教學過程中,盡管是優(yōu)秀課也難免有疏忽和失誤,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以及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氣氛、突發(fā)事件的處理等都可能出現(xiàn)失誤,將這些失誤記錄下來,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做出深刻的反省,查找失敗的原因,找出問題的癥結,把影響教與學的因素總結出來,記錄在反思中,尤其是對于教學中的敗筆、教學設計中的失誤,及時加以總結、整理,這樣做不僅是為了避免再犯,而且可以豐富教師的專業(yè)認識,積累教學的實際經(jīng)驗和反例。
課堂失誤是每個老師都會遇到的,出現(xiàn)問題最多的就是超時、壓堂、遺漏知識點。對于課堂上遺漏知識點或者未按照教學計劃完成本節(jié)課的任務,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師本身未能妥善設計課程的原因,也有是因為課堂上學生紀律造成的等。對于這些情況都要及時記錄,查找原因,寫出反思,有針對性的尋找解決辦法。
2.反思教學中的成功之處,特別是“亮點”
將教學中達到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良好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的生動有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的方法、恰當?shù)慕虒W手段、開放的教學過程等及時記錄下來,日久天長,經(jīng)驗積少成多,可供以后教學時參考,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和完善。
特別是要善于總結成功教學課上那些亮點和特色,整理出來并通過反思加以提煉和升華,總結出經(jīng)驗性乃至于理論性的東西。
如我在上課的時候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采用積分制的形式,黑板上我一共準備了六道題,每道題的分數(shù)不等,要求每個小組只能做一道題,小組自選題。讓我特別感動的是有的小組敢于挑戰(zhàn)難題,而且還做對了。更讓我感動的是有一道填空題,(答案不唯一)有五位同學說出五種答案,(誰說對一種就加1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我們每上一節(jié)課都有成功之處,或者是導課導得很精彩,或者是學生解題有新的思路等。比如:我在講北師大版七年級“豐富的圖形世界”時我是運用蘇軾的詩導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來形容圖形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而呈現(xiàn)出多面性,學生一聽覺得很有意思,以此成功的導入了這節(jié)課。――這是一個典型的利用學科交叉性導入的例子。這就要求我們要廣泛閱讀,擴大知識面,利用學科知識的交叉性提高教學水平。
3.記錄精彩片段,撲捉靈感,形成反思
我們常有這樣的感覺,上課原本沒有涉及到的內容或沒有想到的方法,但講著講著就突然來靈感了,在解題方法上又想出一種新的方法來,馬上把這種新方法進行歸納講解。我們把它作為一節(jié)精彩的片段記錄下來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案例,也是一個很好的教研素材。
4.記錄學生在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形成反思
要善于記錄并總結在教學中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新觀點。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火花、有創(chuàng)見的獨到見解、好的方法和思路等及時記錄下來,既能使其得以推廣和運用,又能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得到有力補充和完善,還可以掌握同齡學生學習類似內容時的思維特點和規(guī)律。
5.記錄學生在學習時存在的問題,形成問題反思
記錄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作業(yè)中、考試中學生出現(xiàn)障礙較多的地方,由此進行判斷和分析,尋找其產(chǎn)生根源,并對其作出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同時提出改進的方法和措施。這是進一步開展教學的重要參考,還能夠為改進教材和教學方法積累素材。
6.記錄教學中對于突發(fā)事件的處理,形成能力反思
把教學過程中的突發(fā)事件記錄下來,并對突發(fā)事件的應變處理情況加以備案,日積月累,教師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應變能力,對于今后進一步備課、上課,都是一次提升,更是對于個人教育機智、教學藝術的一次凈化和升華。
反思是一種隱性的教育資源,自我反思就是自我教育。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每一位教師都將經(jīng)歷一個反思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反思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一位名師。
相關期刊簡介:《人民教育》雜志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的國家級教育類核心期刊。當前為半月刊。人民教育雜志創(chuàng)刊于1950年,國內刊號:CN: 11-1199/G4。人民教育雜志連續(xù)獲得1992、1996、2000、2004、2008年5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稱號。并獲得第三屆(2005)國家期刊提名獎期刊。是社科雙獎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