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為國家科委和新聞出版署批準的國內外正式公開發(fā)行的專業(yè)性學術月刊,是我國最早報道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的刊物,由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與中國科學院成都地奧制藥公司、國家天然藥物工程技術中心及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合辦。辦刊宗旨:報道天然產物研究的最新成果,開發(fā)天然產物研究的廣泛用途,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加強科研、開發(fā)、生產的進程,傳播具有戰(zhàn)略性、前瞻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科技成果,以促進我國科技與經濟發(fā)展。我刊面向當代生命科學前沿研究,設有“研究論文”、“研究簡報”、“開發(fā)研究”和“綜述”等欄目。主要刊載具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以及藥用動植物的研究與開發(fā)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尤其是天然產物的生物活性、作用機理、提取分離新方法,復雜混合物快速分離分析,天然產物的結構改造、生物合成及生物轉化、合成新方法、構效關系研究、活性評價新手段,天然產物綜合利用等,涵蓋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化學、藥學及分子生物學等領域。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從1989年創(chuàng)刊以來,已先后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期刊數(shù)據(jù)庫EBSCO、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藥學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數(shù)據(jù)庫、中國農林數(shù)據(jù)庫、英國CABI數(shù)據(jù)庫、NPU(天然產物快報)、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shù)據(jù)庫統(tǒng)計源期刊等收錄。據(jù)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提供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年度報告(2011)”,《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雜志的影響因子為1.213,在117種中醫(yī)藥學期刊影響因子排名中位居第5名,在90種生物學期刊影響因子排名中位居第21位。
近年來,本刊報道的各類基金及重大科研項目成果(包括國家“十一五”重點項目、863、973、國家及省市自然科學基金、留學人員基金項目等)論文數(shù)百篇,這些成果對我國經濟建設、科技進步、社會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锪⒅緸閭鞑デ罢靶、戰(zhàn)略性和創(chuàng)新性科技成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己任,受到科研人員和企業(yè)界的好評,在2000年四川省第二屆科技期刊評比中被評為優(yōu)秀期刊。
投稿指南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投稿須知
1稿件投遞
請登錄網站,點擊“投稿指南”查看具體操作。
2稿件撰寫
請進入我刊網站下載“論文模板”,文章各部分撰寫要求如下:
2.1題目
文題應簡單明確,并力求包含盡可能多的內容信息,總字數(shù)一般不超過30個字。
2.2作者
通訊作者用上標“*”標注在作者署名后,并在首頁腳注處注明其電話、傳真、E-mail等信息;論文署名不宜過多,應限于對文稿做出主要貢獻,能對該文負責并解答有關問題者。
作者單位應包括工作單位全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及工作單位名稱前加注阿拉伯數(shù)字序號。
同時,需將全部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置于英文題目的下方。姓在前,字母均大寫;名在后,首字母大寫;復姓及雙名加連字符。英文工作單位還應在城市名稱及郵政編碼之后加列國名。
2.3摘要(Abstract)
概述文章主要信息,內容包括本文目的、重要方法、主要結果、主要數(shù)據(jù)和結論等要素,250字以內。本部分要求用敘述方式描述,勿格式化成“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的形式。
英文摘要原則上應與中文摘要相互對應,為了適應國際交流的需要,可略加詳述。本刊已被多家國際醫(yī)藥數(shù)據(jù)庫收錄,請注意英文摘要的質量。
2.4關鍵詞(Keywords)
關鍵詞一般4~6個以上,其間以分號相隔。中英文關鍵詞應相互對應。
2.5中圖分類號
由作者根據(jù)文章內容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進行分類,可進入我刊網站“下載中心”查詢。
2.6正文
2.6.1原創(chuàng)論文(包含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及開發(fā)研究欄目)
報道具創(chuàng)新性的原始研究成果。內容包含引言(Introduction)介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思路等內容,杜絕一般常識性知識;材料與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詳細描述實驗所需用到的材料、儀器及實驗方法,使讀者能夠重復該實驗;結果與討論(ResultsandDiscussion)將研究結果與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進行討論,突出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如內容較多,可以分別概述。除引言部分外,上述各層次分列標題并按級標注(1、2、3;1.1、1.2;1.1.1等)。
主要實驗用動物、植物、藥品、試劑、儀器等應說明來源、品種或規(guī)格,研究對象(動植物、微生物)應注明拉丁學名,植物標本應說明鑒定人與存放地點。生藥提取物應有質量標準,有顯著藥理活性的粗提物應注明提取溶劑及相當于原生藥量的比例。
方法盡量簡單明了,但應便于他人重復實驗。一般方法可引文獻,有改進的應突出改進之處,創(chuàng)新的方法應詳述。
本刊對化學成分的分離純化研究的實驗部分要求包含:儀器與材料、提取與分離、結構鑒定三部分內容,實驗數(shù)據(jù)必須完整可靠,能夠保證化合物結構鑒定的唯一性。
2.6.2綜述
全面、系統(tǒng)概括和總結某一學科、學科分支或領域特定時期的研究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將來的發(fā)展方向。要求內容全面、時效新。
綜述者應為某一專業(yè)領域專家,以本人工作為基礎,工作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如對來源于天然產物的先導化合物的綜述。同時也接受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充分進行文獻調研基礎上完成的優(yōu)秀作品,重可讀性與先進性。
我刊對綜述的篇幅(包括參考文獻數(shù)量)原則上不加限制,一般以1.2萬字以內為宜。
2.7致謝
對本文密切相關的研究者和機構的感謝,并注明研究者所在單位,致謝詞一律放在正文之后,參考文獻之前。
2.8參考文獻
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并發(fā)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確保每一篇參考文獻引用無誤,本刊有權要求作者提供其所列參考文獻的所有原文。
研究論文列出與文稿有關的近期代表性文獻即可;綜述性文章應盡量引用10年內的文獻。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在文中以上標“[1]、[2]、[3]……”標明。三個(含)以下作者時,列出全部作者;四個(含)以上作者時,只列前三名作者,后連“etal.”;著者一律先姓后名,名后不加縮寫點。參考文獻主要采用英文著錄,刊名用縮寫并斜體。示例如下:
A中文期刊:YangY(楊郁),HuangSX(黃勝雄),ZhaoYM(趙毅民),etal.FlavonoidsfromLycorisaurea.NatProdResDev(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05,17:539-541.
B專著(書):LongZZ(龍振洲).MedicalImmunology(醫(yī)學免疫學).Bei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1989.108-117.
ChinesePharmacopoeiaCommission(國家藥典委員會).Pharmacopoeia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Beijing:ChinaMedicalSciencePress,2010.VolⅠ,11.
C外文期刊:MorrisSA,CurottoJE,ZinkDL,etal.SonomolidesAandB,newbroadspectrumantifungalagentsisolatedfromacoprophilousfungus.TetrahedronLett,1995,36:9101-9104.
D專利:GaoCP(高春平).Naturalanti-tumornutrient(抗腫瘤天然營養(yǎng)劑).CN200410016110.3,2004-12-29.
E學位論文:YangB(楊斌).StudiesonpathogenictoxinsofLecanostictaacicola.Nanjing: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南京林業(yè)大學),PhD.2000.
ZhuMP(朱曼萍).ResearchofchemicalcompositionandqualityofRhodiolacrenulata.Beijing: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北京中醫(yī)藥大學),MSc.2007.
2.9圖、表及單位
2.9.1圖、表
主要考慮清晰簡潔的原則,力求少而精;圖題、圖注、表題、表欄目及腳注均需中、英文對照表達,并插入文中相應位置。
請盡量提供原圖或其復印件,照片最好用黑白片,顯微鏡照片應具長度標尺。表格用三線表,欄目項不應有空缺;衔锝Y構式請優(yōu)先考慮用Chemdraw編輯(ISIS/Draw也可)。
2.9.2計量單位和符號
按照國家法定標準及有關國際規(guī)定,統(tǒng)一規(guī)范書寫。數(shù)字與單位之間空一格。例如d(天)、h(小時)、min(分鐘)、kg(千克)、L(升)、mL(毫升)、pH、mp.、mol/L、MeOH/EtOAc8:2、10~30mg/mL。
須排為斜體的有:生物拉丁名的屬名及種加詞(定名人除外),如:Dendrobenthamiacapitata(Wall.)Hutch.;基因符號;化學位移δ、偶合常數(shù)J;表示旋光性、構型、取代基位置的符號,如:dl-(外消旋)、p-(對位)、R-(順時針);一些統(tǒng)計學符號,如:樣本均數(shù)±標準差,t檢驗、概率P、質荷比m/z等。
上一篇:無機材料學報期刊論文
下一篇:高分子學報期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