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學報雜志社/雜志簡介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
主辦單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國內(nèi)刊號:ISSN0254-3087
國際刊號:CN11-2179/TH
《儀器儀表學報》是中國科協(xié)主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中國儀器儀表學科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性刊物。它所刊登的論文代表了中國儀器儀表學科的最高學術水平,反映儀器儀表學科的前沿、研究熱點,標志中國儀器儀表學科的發(fā)展方向;《儀器儀表學報》是中國儀器儀表學科和相關領域科學家探索新理論、新技術的平臺,是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儀器儀表學科人才的基地,是不同學派、不同學術觀點“百家爭鳴”的園地,其論文是評價科技研究人員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jù),是國家制定儀器儀表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主要參考之一。簡言之,《儀器儀表學報》的辦刊宗旨是著力報道科學前沿、研究熱點和學科發(fā)展方向,力主科學思想創(chuàng)新,重視科學實驗驗證,倡導學術“百家爭鳴”,注重青年才俊的培養(yǎng)。
《儀器儀表學報》自創(chuàng)刊以來,在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的指導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鼎力支持下,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在儀器儀表技術類期刊中總被引頻次排名第一。在中國儀器儀表領域,《儀器儀表學報》已是知名度最高、學術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學術期刊。由于歷史的原因,《儀器儀表學報》尚未加入像SCI這樣的知名數(shù)據(jù)庫,以及未被EI核心(Compendex)收錄。為了對世界科技發(fā)展及學術交流做出更多的貢獻,因此,我們會進一步提高《儀器儀表學報》的編輯質(zhì)量水平,期待盡早加入SCI與被EI核心收錄,借助SCI以及EI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將《儀器儀表學報》辦成具有國際知名度和世界級學術水平的科技期刊——有數(shù)量可觀的外籍編委,有為數(shù)眾多的外籍作者和讀者。同時《儀器儀表學報》的加入也會豐富SCI與EI數(shù)據(jù)庫,擴大SCI與EI在中國的影響力,最終,讓全世界像了解“IEEEI-M”一樣,了解《儀器儀表學報》。
儀器儀表學報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獲獎情況
1983年評為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7年評為中國科協(xié)優(yōu)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儀器儀表學報欄目設置
設有學術論文、研究通訊和短文、綜述、信息等欄目。
儀器儀表學報編輯部/雜志社投稿須知
1、論文內(nèi)容
論文應力求主題明確、突出創(chuàng)新、論證嚴密、數(shù)據(jù)可靠、實驗真實、語言簡明。
2、論文格式要求
2.1論文組成以及排版
(1)論文的組成依次排序為: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作者單位所在城市及郵編、摘要、關鍵詞、英文題目、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英文書寫的作者工作單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引言、正文、結(jié)論、參考文獻和作者簡介。
(2)中、英文題名、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等用通欄排版。引言、正文、結(jié)論、參考文獻及作者簡介雙欄排。
2.2中英文題目
。1)題目簡明扼要,中文題目一般不超過20個字,外文題目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題目不要使用非常見的縮略詞、縮寫詞、字符或公式等。
(2)英文題目的第一個實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其余除特定縮略詞外均小寫。英文題目的第一個詞不應使用冠詞。
。3)題目內(nèi)不應列入非公用的符號、代號及數(shù)學公式、化學式等。
2.3中英文作者姓名和工作單位
。1)作者中文姓名姓在前,用上角標標明作者所屬單位;作者英文姓名姓在前,姓的首字母大寫,名首字母大寫,雙字名連寫。多作者的姓名之間用空格隔開。如果有國外作者姓先名后,姓和名的第一個字母均大寫,其余小寫。
(2)中文作者單位包括單位名稱全稱、單位所在城市和郵編;英文工作單位結(jié)尾處應加國籍。
2.4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
中英文摘要內(nèi)容要對應,簡明扼要,關鍵詞一般3~5個,最多不超過8個。摘要應盡量簡潔。摘要主要由“研究的問題、過程和方法、結(jié)論”3部分組成。摘要中應盡量避免縮略詞和公式,縮略詞應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現(xiàn)時說明。
2.5來稿請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寫明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有關國家標準學科分類代碼(GB/T13745-92)的內(nèi)容請到本網(wǎng)站的“資料下載中心”欄目下載。
2.6論文圖表與公式的要求
。1)圖圖中外文除公認的縮略詞外一律譯成中文。函數(shù)圖的標目由物理量、相應符號和單位組成。符號用斜體,單位用正體。如:速度u/km&S226;s-1,電流I/A。圖按照整篇文章統(tǒng)一編號,并給出圖題。
。2)表使用三線表。即欄頭取消斜線,表身不出現(xiàn)豎線,盡量刪減分隔線。表序、表題在表格上方居中排。表按照整篇文章統(tǒng)一編號。
2.7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不應少于6篇,參考文獻一般不包含中級刊物,應引用權威文獻,專著引用數(shù)量不超過總數(shù)量的1/10。參考文獻的書寫標準請到本網(wǎng)站的“資料下載中心”欄目中下載。
2.8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和主要研究方向;并給出詳細通信地址、郵編、電話、E-mail及作者的一寸免冠電子照片。
3、涉密稿件必須通過原單位審查,并開具稿件的保密審查證明,否則文責自負。
4、論文如系省部級以上項目資助,請?zhí)峁┵Y助證明。
5、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超過3個月未接到通知者請與編輯部聯(lián)系,錄用稿編輯部有一定刪改權。請勿一稿多投。
6、審稿周期為3個月,發(fā)表周期為10~12個月。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guangdianjishulw/2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