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法律評論》是由清華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獨立創(chuàng)辦、運作并公開出版的法律類學術期刊,其前身為清華法學院研究生會主辦的《明理學刊》。2005年11月,原《明理學刊》進行全面整合提升,更名為《清華法律評論》,每年發(fā)行二期。第一卷第一期將由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F(xiàn)向廣大法學研究者和法律從業(yè)者征稿。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前言、卷首語、編者按語等。
期刊名稱:清華法律評論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法學院
出版周期:半年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語種:中文
期刊開本:16開
現(xiàn)用刊名:清華法律評論
創(chuàng)刊時間:2006
【投稿須知】
1、來稿題材、體裁和字數不限,舉凡論文、評論、書評、譯文、案例評析者,均在接收之列。我們尤其歡迎關注學界及實務界當下熱點問題、彰顯法律人社會責任感的文章。
2、《清華法律評論》采用學術刊物通行的注釋體例(參照《清華法學》),來稿請附英文標題,論文類稿件請另附英文摘要(Abstract)和關鍵詞(Keywords)。翻譯稿需附原文,以及原作者或出版者對于此翻譯的書面授權許可(包括email)。因譯者侵犯原作者或出版者的任何可能權利所導致的糾紛,《清華法律評論》編委會或其任何成員不承擔與此相關的任何責任。
3、《清華法律評論》目前不向作者支付稿酬,但將贈送發(fā)表文章的作者當期刊物五本。由于來稿數量較多等原因,恕不退稿。如本刊在作者或譯者投稿日起2個月內未加回復,可視為拒絕采納該來稿。
4、來稿文責自負,本刊所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必然反映編委會或者主辦機構的觀點或立場。
5、投稿方式: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或郵政渠道(見下附地址)。電子版請采用word文檔格式,以附件形式發(fā)送。書面投寄請使用打印稿(A4規(guī)格紙張),并同時將文章電子版發(fā)至本刊電子郵箱。來稿務請注明作者的相關信息(如有多個撰稿人,請分別列出),包括:姓名、性別、國別、目前所在單位、聯(lián)系方式等。
6、任何來稿視為作者、譯作者已經知悉并同意《清華法律評論》的約稿條件。
【雜志目錄】
序號篇名作者頁碼
1
卷首語5-8
2
從中文語法言說基本權利的本義李念祖;1-7
3
特別行政區(qū)制度對國內關系的影響王廣輝;8-21
4
兩岸票據保證立法比較啟示錄劉智慧;22-39
5
論臺灣地區(qū)公共工程契約之損害賠償蘇南;40-69
6
論“一國兩制”與中國有關國家行為的規(guī)則或政策在香港司法實踐中的應用林峰;70-81
7
從洛克勞動財產權觀點論美國知識產權之擴張胡心蘭;蔡岳勛;82-97
8
日本、韓國與中國臺灣地區(qū)氣候變化及能源相關基本法與草案之研究高銘志;陳建璋;黃筱蘋;98-123+125+124+126
9
驚險的游戲——當代中國信訪博弈的法社會學分析李紅勃;127-153
10
次優(yōu)方案:命案賠償“空判”危機之對策分析陳洪杰;154-170
11
試問中國法學院何處去?——以案例教學法在中國語境的遭遇為中心的考察蔣志如;171-193
上一篇:醫(yī)院管理論文醫(yī)院管理打造“家”文化的實踐與探索
下一篇:群眾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