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物質與精神產物的綜合表現(xiàn),中西方文化無論從飲食、語言、禮儀、信仰、家庭觀、價值觀、道德標準、社會規(guī)范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電影是一種藝術形式和商業(yè)行為,更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電影是反映各國文化的一道窗口。由于各國文化淵源和歷史背景的不同,電影無論是在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傳承還是現(xiàn)代文化內涵的呈現(xiàn)上,都展現(xiàn)出豐富的文化面貌。
[摘要]文化是人類社會物質和精神產物的綜合表現(xiàn)。電影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不可避免地要呈現(xiàn)出各個國家和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征。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文化差異必然會導致彼此間文化的碰撞。文化定勢是指某一群體的人們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其他群體的人普遍概括的看法。文化定勢的形成對于跨文化交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隨著文化定勢不斷地解構并重建,在跨文化交際中就會有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這在電影中也展現(xiàn)出豐富的文化面貌。
[關鍵詞]導演論文發(fā)表,電影,文化差異,文化定勢,碰撞與融合
隨著世界電影的交流與發(fā)展,電影已從展現(xiàn)本民族文化逐漸過渡到反映各國文化之間的差異,并對異域文化理解和認同。電影的這種文化交融是經濟時代商業(yè)驅動的結果,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交流和對話的必然趨勢。
一、電影中呈現(xiàn)的文化差異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以主張仁愛、尚賢的儒家思想為中國統(tǒng)治思想。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注重的是倫理道德,鑄成了中國人平和、忍耐、保守的民族文化觀念。西方文明也叫“愛琴海文明”,海洋民族的文化性格比較外向,表現(xiàn)為開拓進取、征服自然,鑄就了西方人敢于冒險、崇尚個性的文化特點。
電影記錄著歷史,反映著文化。西方電影總是把他們的核心價值觀揉進電影里,用其背后的文化來吸引觀眾。美國人對回歸家庭的認知,在《廊橋遺夢》里有所體現(xiàn);《泰坦尼克號》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的真愛。中國的武打片曾占領著一定份額的國際市場。特定時期的中國電影則以外在、表層形態(tài)上的中國文化來展現(xiàn)自己,比如《黃土地》《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
攝于1995年,由梅爾・吉布森主演的《勇敢的心》,展現(xiàn)的是公元13世紀的蘇格蘭人民大起義,以宏偉壯闊的氣勢為影片贏得了史詩巨片的稱號。片中主角華萊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他的心向著獨立和自由,在斗爭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雖敗猶榮。在片中,統(tǒng)治者始終以小丑的身份出現(xiàn),他們用各種方式維持自己的政權并夸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因此,電影中權力階級猥瑣的形象是深得人心的。
影片《英雄》根據(jù)我國古代荊軻刺秦的故事攝制,它表現(xiàn)的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順應歷史的發(fā)展。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所有英雄們的反秦活動都是愚昧的。無名在最后意識到了錯誤并甘心死于秦兵的亂箭之下。在《英雄》中,歷史被幾個大人物操縱著。什么是英雄?英雄不僅是指為了某種事業(yè)能夠英勇死去的人。英雄還要有人格魅力,有魄力。華萊士算是個英雄,死之前還高呼自由,讓人激憤萬千。而《英雄》中無名也死了,但死之前他承認了錯誤,承認了自己不懂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
在西方的文化中,英雄表達的是對命運的不屈不撓,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抗爭與宿命挑戰(zhàn)。而在中國,英雄則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西方的英雄個人色彩強烈。但是,中國的英雄對于命運有一種變通和妥協(xié)。長期大一統(tǒng)觀念下的中國文化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文化上的差異在影片中都有體現(xiàn)。
二、文化定勢及其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
由于文化差異的存在,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際中必然會產生碰撞與沖突,文化定勢為我們交際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能。
定勢――Stereotype――原指排版印刷時用的凸模字版。Lippmann(美國政治評論家)在《公眾輿論》(Public Opinion)首次提出了定勢這一概念。他解釋說,由于人類所處的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都太復雜了,無法依次親身體驗和認識世界上所有的人和事。為了在短時間內更好地認識世界,人們將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群人或任何民族、種族塑造成一定的形象。簡而言之,定勢就是指不同社會群體“在人們頭腦中的形象”。
文化定勢就是把定勢理論運用到跨文化交際之中。它是指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對不同文化背景國家和民族中個體的普遍概括的看法。文化定勢分為兩類,“自定勢”和“他定勢”。自定勢是指某個社會文化群體對本身價值和行為特征的普遍性概括性的認識。這種共同的自我認識被稱為“自我圖像”。而他定勢則是指某個社會文化群體對其他群體的價值觀和行為特征的認定。這種認識在跨文化交際中被稱作“他者圖像”?缥幕浑H中的文化定勢主要是指他定勢。
由于各群體之間的文化差異,交際中需要有文化定勢。定勢概括了一種文化的共性,有利于人們在交際中迅速理解掌握其他群體的思想和行為。文化是人類社會物質精神產物的綜合體,人們很難了解每個細節(jié)。但是文化定勢將復雜的文化簡單化,使我們對不同文化形成總的印象。通過使用文化定勢,人們對其他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可以減輕交際者的緊張焦慮,能夠促進我們進行積極的交際,文化定勢還有助于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失誤。
然而,文化定勢集中的是群體中共同的特點,并把它抽象概括成為一個總的概念,僅僅局限于某種文化定勢中的交際,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文化碰撞。文化定勢對交際的影響是雙面的。文化定勢既然是對某種文化認識的累積,隨著交際的進行,認識的改變,定勢也會發(fā)生變化。通過不斷地再認識再判斷,文化定勢會形成跨越和超越,不斷促進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三、電影中呈現(xiàn)的中西文化的碰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西方電影融入了中國文化的元素,或是借用中國文化的外殼詮釋西方文化,或是運用西式的故事結構反映兩國文化之間的交融。與此同時,中國電影也頻頻融入西方文化,呈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碰撞。兩種文化表現(xiàn)的主要是在家庭、婚姻、醫(yī)療、法律、道德倫理、價值觀等諸多領域的差異,展現(xiàn)出激烈的正面沖突和尖銳的矛盾。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婚姻以嚴肅的歷史使命和傳宗接代的莊嚴責任!抖Y記・昏義》寫道,婚姻是“合兩性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而西方的文化使他們對待婚姻的看法與中國人有著極大的不同。他們認為婚姻不屬于道德問題,純屬個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這兩種自定勢的形成必然會對跨文化交際產生影響。中西兩種文化觀念之間巨大的沖突還表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倫理觀念與西方同性戀取向之間的矛盾。前者注重傳統(tǒng)的束縛,后者注重個體存在的自由;前者為了種的繁衍犧牲個體的幸福和個人情感,甚至用權利運作的方式對個人生活實施全面統(tǒng)轄,后者宣揚個體解放,尊重并以法律保護個人私生活的一切領域。
電影《喜宴》中沖突的焦點就是中西文化關于婚姻的觀念。片中偉同是家里的獨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兒子擔負著延續(xù)家族香火的重大職責。但是,偉同天生同性戀取向,這種性取向是在西方文化極度開化的環(huán)境下,人們思想解放帶來一種自由追求,這明顯與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相背離。《喜宴》在此基礎上展示了中西文化的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和碰撞。
在家庭觀念方面,中國文化是家庭本位,血緣關系、親情倫理根深蒂固。而西方文化強調個人本位,高度重視個人權利、個人隱私,要求自我的空間和獨立,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處于尊敬禮貌體系中。電影《推手》很好地展現(xiàn)了中西文化關于家庭觀念的沖突!锻剖帧防锏闹鹘鞘且晃粡男【毩曁珮O拳的朱老先生,退休后被在美國當電腦工程師的兒子從中國內地接到美國同住。由于在語言、生活方式上的差異,朱老先生與美國兒媳婦瑪莎產生了許多矛盾。一個原本安寧的家庭,在這種文化的沖突下逐漸變得爭吵起來。影片中后來朱老先生離開了兒子,自己去唐人街的餐館洗碗打工。而惟一能給朱老先生一點安慰的是有著頗為相似經歷的陳老太。最后兩位老人都選擇逃離原本期望全家團圓的天倫之樂,無可奈何中又帶著些許凄涼。影片中瑪莎本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作激情的自由作家,但是朱師傅的到來卻打斷了她所有的創(chuàng)作欲望。她認為這是對她的不尊重。雖然兒子朱曉生是在國外生活的華人,適應了西方文化,但骨子里的中國傳統(tǒng)家庭觀點和孝順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當父親與妻子的生活習慣發(fā)生尖銳矛盾時,朱曉生堅決站在了父親一方。
四、電影中呈現(xiàn)的中西文化的融合
比較經典的影視作品中,關于文化差異體裁的大多是描繪從大陸到美國的留學生或移民的心路歷程,其中有辛酸、無助、掙扎以及東西方兩種文化價值觀的碰撞。而這種由于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碰撞,在人們形成一定的文化定勢后,會逐漸理解和認同。
在電影《推手》中,朱師傅最終與兒子和解,搬出家庭獨居,同時與兒子和瑪莎的家庭保持著親密的聯(lián)系,美國媳婦也最終逐漸理解中國老爺?shù)南敕,家庭重歸平靜。在《刮痧》中,昆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了刮痧神奇的功效,并意識到了刮痧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性所在,明白了背紅即虐童的荒唐性。同時,許大同不顧生命危險爬上高樓為兒子過圣誕節(jié)的舉動,讓美國人深深體會到他對兒子的愛,虐待兒童控訴最終撤銷。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不同文化的互相滲透已讓年青一代在尊重文化差異方面成為共識。如今,隨著文化定勢的不斷超越和跨越,跨文化交際也減少了很多沖撞和矛盾,更多的是和諧共存。
電影《再愛一次好不好》(又名《煙臺・莫里斯》),講述的是中美兩個不同國度的年輕人,從各自國家的城市出發(fā),來到對方國家的城市――一個是中國煙臺,另一個是美國小鎮(zhèn)莫里斯。他們懷揣著不同的夢想和期許,在跨文化大背景下,展示新時期一段溫婉多情的異國情緣!对賽垡淮魏貌缓谩凡辉俦憩F(xiàn)國人在國外掙扎生活的故事。它所表達的是中美兩國人民不同的生活習俗和人類情感的共鳴。讓觀者看到來自中美兩國不同的主人公,在文化價值觀的相互碰撞中,通過彼此的視角審視異域文明的不同和交融,還有就是更多展示兩種文化相互的了解和認同。
五、結語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必然會形成文化定勢。文化定勢對跨文化交際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文化定勢不是一成不變的。舊的文化定勢在一定時間之后會解構,那時,個體會以全新的角度對文化進行再認識,再判斷,繼而形成新的文化定勢。人類的認識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越來越深化和準確,呈循序漸進不斷上升的走勢。文化定勢對交際的影響在不同時期的電影中都有所表現(xiàn)。我們從電影中呈現(xiàn)的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能夠感受到不同文化交流和對話日趨頻繁與融洽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 文衛(wèi)平.跨文化交際中的定型觀念[J].外語教學,2002(03).
[3]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 高一虹.文化定型與跨文化交際悖論[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