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雜志是中共北京市委主管主辦的黨刊。創(chuàng)刊于1958年11月,由彭真同志題寫刊名,鄧拓同志任主編。“文革”初期被迫停刊。1981年中共北京市委創(chuàng)辦了機關理論刊物《學習與研究》。1995年7月,市委決定恢復《前線》刊名,《陣地》雜志并入《前線》。
本刊作為北京市委的機關刊物,以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的領導干部,黨的理論和宣傳工作者為主要閱讀對象。《前線》恢復刊名以來,始終堅持以“從現實生活中提出問題,從政治思想理論上回答問題,力求‘解渴’管用”為辦刊宗旨,以鮮明突出的理論性、思想性、指導性和針對性為辦刊方針,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需要,突出理論宣傳和理論學習輔導,突出對首都改革發(fā)展實際問題的研究,發(fā)表了一系列理論聯系實際的文章,其中不少文章被全國性報刊轉載。
本雜志的主要欄目有:前線論壇、專家訪談、理論探討、中心組學習之友、國際熱點觀察、新北京新奧運、特別關注、燕山新話、文化隨筆等。其中《專家訪談》、《中心組學習之友》、《燕山新話》已成為《前線》的特色欄目。
本刊恢復刊名以來,深受社會各界和廣大讀者的肯定和好評。先后被評為華北地區(qū)“十佳期刊”、華北地區(qū)“優(yōu)秀期刊”、“北京市優(yōu)秀期刊”;入選《中國期刊方陣》。有多件作品分別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北京市“十個一工程”獎、中國新聞獎、北京新聞獎、北京雜文獎等。
《前線》網絡版突出理論性、思想性和實用性,著重對重大理論問題的宣傳和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及時報道。為方便讀者查閱,當期雜志于每月5日出版后即在網絡版上刊登。
期刊名稱:前線
主管單位: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
國際刊號ISSN:0529-1445
國內刊號CN:11-3616/D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語種:中文
期刊開本:16開
歷史沿革:學習與研究
現用刊名:前線
創(chuàng)刊時間:1958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有:前線論壇、專家訪談、理論探討、中心組學習之友、國際熱點觀察、新北京新奧運、特別關注、燕山新話、文化隨筆等。
【投稿須知】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guī)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qū)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fā)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fā)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8、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9、論文一經發(fā)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系本部。
10、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系有關事宜。
【雜志目錄】
(4)給每一個人上升流動的機會
李強
(7)中國夢呼喚中國精神
左鵬
社會熱語
(10)再說“中國夢”
葉再春
精讀十八大
(14)堅持創(chuàng)新引領承擔起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的重要角色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sixiangzhengzhilw/36349.html
上一篇: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雜志
下一篇:前進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