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不是c刊。《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創(chuàng)刊于1956年9月,是經中共江蘇省委文化教育部批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南京農業(yè)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農業(yè)學術期刊。雙月刊,國內刊號 32-1148/S,國際刊號 1000-2030,郵發(fā)代號 28-53。

主要刊登農業(yè)科學、植物保護、園藝科學、動物科學、動物醫(yī)學、生物技術與工程、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食品科學與技術、農業(yè)化學、農業(yè)工程等學科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論文、綜述和研究簡報。
以推進農業(yè)和生命科學發(fā)展為宗旨,以服務農業(yè)科研和教學為己任,反映中國農業(yè)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追求真理、交流學術。設有農業(yè)科學、植物保護、園藝科學、動物科學、動物醫(yī)學、生物技術與工程、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食品科學與技術、農業(yè)化學、農業(yè)工程等欄目。
投稿須知
1.《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來稿要求與注意事項。
(1)來稿務必論點明確,數(shù)據(jù),文字精煉并注意保守國家機密。
(2)文稿內容應包括:題名(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作者(用*標示通訊作者)及工作單位、所在省份及城市、郵政編碼,中文摘要(含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提供論文中全部創(chuàng)新內容和盡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關鍵詞(3~8個),中圖分類號,英文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及單位,英文摘要(內容與中文摘要一致,用第3人稱撰寫),英文關鍵詞(與中文一致),正文,致謝,參考文獻。篇首頁下腳請注明論文受何種基金資助及編號,作者簡介包括:姓名,職稱,研究方向,E-mail或電話。如及時作者為研究生(標注:姓名,碩士或博士研究生。)需注明導師或通訊作者的詳細簡介。
(3)文稿中應采用規(guī)范化名詞術語,首次出現(xiàn)的外文縮寫詞應同時給出中、英文全稱。量名稱及符號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并采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各層次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shù)字左頂格書寫,如1,1.1,1.1.1,2,2.1,…,等。請明確字母的正斜體。拉丁文生物學名的屬、種名為斜體,定名人為正體,拉丁學名在文中首次出現(xiàn)時不能縮寫;蚍栃斌w。
(4)圖表要精選,設計合理,具有自明性,勿與文字敘述重復。圖要求線條均勻,主輔線分明,標注完整;照片要求圖像清晰,反差適宜,剪裁得當,并注明放大倍數(shù)。表格用三線表。圖表內容(包括注釋)一律采用中英文對照。
(5)參考文獻應選用公開發(fā)表的資料,每篇引用10~25篇文獻,盡可能引用近10年的文獻,其中近5年文獻不少于1/2,英文文獻不少于1/3。并按引用的順序在正文中連續(xù)編碼。
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如下:
期刊:[序號]責任者.篇名[J].期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頁
專著:[序號]責任者.書名[M].版次(第1版省略).
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論文集:[序號]析出文獻責任者.篇名[C]//編者.
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學位論文:[序號]作者.篇名[D].
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專利文獻:專利申請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P].
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注:作者不超過3人的全部寫出,超過3人的只寫前3名,后加“,等”或“,etal”;英、美、德、俄等國人名書寫時,應姓前名后,名用縮寫。)
2.《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文稿的著作權屬于作者。文責由作者自負。署名人數(shù)與順序由作者自定,如投稿后有變動請作者簽名認可,要求無知識產權爭議問題。依照《著作權法》規(guī)定,本刊可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jié)。
3.《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需要,擴大學術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等數(shù)據(jù)庫,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
4.來稿請登錄本刊網站,按本刊要求撰寫論文,不符合撰寫要求者,編輯部將退給作者按上述要求整理、精簡、補充修改后再送審。
5.來稿請勿一稿多投。稿件刊登與否由編委會后期審定。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qikanzhishi/7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