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基于B/S架構的校園網的教學資源中心可以解決高校內部資源建設與共亨問題.提高校內現有資源的組織性和利用率。
關鍵詞:B/S,高校,資源庫,網絡教育論文范文
1教學資源庫的意義
(1)資源中心可以對網絡教學提供良好的數字化學習內容支持。有兩個角色,即老師和學生。老師的角色擔當著建立資源,更新資源,并且講解資源等責任。而學生的角色主要就是查閱資源,學習資源,并且提出問題求解.更重要的是,信息化的教與學對資源內容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綜合考慮資源的評價和入庫資源的審核等。
。2)資源中心可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與知識的共享。很明顯,這是個互動的過程:依托資源中心的支持,老師在自己所屬專業(yè)的課程資源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以及感興趣的重點內容,逐步更新完善,而學生可以在不斷完善的資源中,學到知識的精髓。利用資源中心豐富的數字化學習內容擴大其知識的涉獵面,滿足其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從而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既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大大拓展了老師獲取數字化教學材料的空間。
。3)資源中心可以持續(xù)支持資源的自我動態(tài)擴充。高校對知識的研究,對科學的探索是不斷進步的。而課本里的內容以及老師教案大綱中的內容都無法第一時間更新,可是通過資源共享平臺,老師或是同學都可以將最新的科研成果更新到資源庫中,以保持知識的先進性.
2軟件架構方案
(1)B/S架構的優(yōu)勢。B/S架構的軟件可以合理的分配服務器端和客戶端的計算工作量,盡可能充分利用網絡內的資源,求得較理想的系統(tǒng)運行效率,平衡系統(tǒng)資源的開銷。而傳統(tǒng)的非B/S軟件,把幾乎所有的運算都在服務器端實現,服務器返回的除了數據外還要輸出界面。而客戶端總是處于空閑狀態(tài),系統(tǒng)的總體的速度當然會大受影響。B/S架構的軟件只需要瀏覽器用及務器,只需要在服務器端安裝網管軟件.就可以通過瀏覽器輸入域名或者IP地址,即可訪問。這樣,只要任何一臺桌面終端安裝了瀏覽器,即可從任何一點快速訪問網管軟件,即使是管理人員在家休息,在緊急的時候,也可以通過網絡遠程訪問網管軟件。來達到快速解決問題的目的。對于整個系統(tǒng)的管理,B/S架構的軟件可以通過權限劃分來進行分級式管理。
。2)B/S架構是最合適的方案。資源中心構建的目標是資源共享和分布協同,即對數字校園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統(tǒng)一規(guī)劃、部署、整合和共享,提升系統(tǒng)的規(guī)劃、運行和管理機制。從技術上,資源中心要達到多種類型的分布資源共享和協作,解決多個層次的資源共享和合作技術,綜合運用相關技術標準。從實施上,資源中心應當建立起遍布校園的教學資源節(jié)點,集成網上各類教學資源,開放式地向全校甚至全社會提供全方位的教學資源信息服務。概括一下,終端用戶比如老師或學生,不需要安裝任何軟釋,只要登錄資源平臺的網站,就可以使用資源庫了。所有的操作界面全部基于WEB,操作方便高效.
。3)資源庫中的內容管理.除了構建中心資源庫外,對其他節(jié)點的資源庫中的資源進行目錄共享,資源分布式存儲,從而解決版權自主管理、資源動態(tài)維護的問題,完成資源瀏覽、搜索以及資源評價等功能。用戶可以從多種角度進行一般和組合搜索,對于檢索出來的資源進行瀏覽、下載、收藏到個人資源庫、查看資源的屬性描述以及對資源進行評價等操作。對上傳的資源則實現分布存儲和統(tǒng)一目錄檢索服務。
。4)數據的存儲方式。分布式資源共享必定以校園網內資源中心為基礎單元進行,資源中心必須有豐富的資源,才能夠在教學和科研活動中為師生提供強有力的資源支持。這些資源應該經過整理,才能入庫共享使用。遍布在校園內的大量資源通過元數據標引后,既可將資源直接入庫,也可將其目錄信息入庫,在資源中心形成統(tǒng)一的資源目錄,供師生檢索使用。
3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3.1標準兼容的問題
若要達到資源的重用、共享,必須遵循一定的元數據規(guī)范。目前國際上典型且公認的參照標準包括“LOM元數據規(guī)范”和“DublinCore"。中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發(fā)布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該規(guī)范與“LOM元數據規(guī)范”的元素集具有很大的一致性。"LOM元數據規(guī)范”是IEEE下專門對教育軟件、教育資源、教育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管理和維護進行規(guī)范的標準化組織LTSC發(fā)布的標準,是當前最重要的關于學習對象元數據的模型!督逃Y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則以LOM為核心,并針對教育資源的特性建立了分類數據元素,側重于統(tǒng)一資源開發(fā)者的開發(fā)行為、開發(fā)資源的制作要求、管理系統(tǒng)的功能要求。
考慮到如果選擇過多必須填寫的核心元素會大大加劇資源采集的工作量,使得數據維護變得十分困難,因此,可采取適當減少屬性描述元素數量的做法,并與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的元素集基本一致,從而在遵循元數據規(guī)范的前提下增加資源標引的可操作性。
3.2資源評價問題的處理
一般說來,只有系統(tǒng)中所有資源得到正常、合理、高效的利用才能真正體現資源的價值,資源庫的建設才能體現出意義。因此,必須對資源做好跟蹤、統(tǒng)計分析、優(yōu)化和評價,這是保證資源質量,為用戶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重要手段,是資源建設和使用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校園資源中心系統(tǒng)中設計對整個系統(tǒng)中資源利用情況進行自動記錄的功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時間范圍內、不同資源屬性范圍內的下載排行榜、瀏覽排行榜。結合用戶對每一項資源個人評價的統(tǒng)計結果,得到最受關注的資源、受到用戶評價最高的資源,從而提出最受歡迎的資源,向用戶進行推薦。同時也可以得出每個用戶瀏覽下載的統(tǒng)計信息以及興趣點,從而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推薦內容,提供個性化服務。此外,對教師/學校上載資源的總體情況以及該教師所有上載資源的被評價情況的統(tǒng)計,可以衡量教師/學校參與資源庫建設的貢獻大小并予以一定的獎勵,對促進資源中心的動態(tài)建設也有重要意義。
3.3做好系統(tǒng)的安全保障
通過日志記錄、系統(tǒng)運行情況在線監(jiān)測,能夠讓管理人員及時發(fā)現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異常操作或者違規(guī)操作的用戶,從而及時采取有效的懲戒措施,保證資源中心的運行通暢。在資源系統(tǒng)中必須保護知識產權,杜絕資源的未經授權的使用。
4結束語
構建基于B/S架構的校園網的教學資源中心可以方便教師和學生各類免費、開放資源,同時促進自身特色資源的積累,為實現分散在各院系或個人手中的教學資源的開放與廣泛共享建立基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jisuanjiwangluolw/27651.html
下一篇:計算機網絡核心期刊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