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學科領域,核心期刊眾多,研究人員可根據(jù)論文研究方向和單位要求選擇合適的北大核心、cssci期刊、cscd期刊等投稿。為了幫助大家撰寫高質(zhì)量、快速投稿核心期刊,今天在這里為大家講講國內(nèi)核心期刊論文結構及格式要求,供大家參考:
一、題目及摘要
文稿首頁下方應含有作者簡介和基金項目等注釋。
作者:姓名,職稱,學位,電話,E-mail地址。
基金項目: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投稿前請慎重確定基金項目數(shù)量、編號和順序,一經(jīng)投稿不得變動。
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
作者姓名:全部作者姓名按署名順序排列,姓名之間以“,”分隔。投稿前請慎重確定作者姓名、人數(shù)和排名順序,一經(jīng)投稿不得變動。
作者工作單位: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簡稱,后加省名、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
中文摘要:應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4個要素,字數(shù)500字左右。
關鍵詞:5~8個。詞與詞之間用“;”分隔。
英文文題:一般不超過100個字符。英文文題除每個詞的第一字母及專有名詞應大寫以外,其他一律小寫,第一個詞不用冠詞。
英文作者姓名:順序排列與中文相同;姓名之間以“,”分隔。中國作者姓名應按漢語拼音寫法:分姓、名兩部分;姓在前,名在后,均不縮寫;兩者之間,以空格分開;姓的全部字母大寫,名的第一字母大寫,其余小寫。
英文作者單位:作者單位的英文應寫官方全稱,不用縮寫。城市名和郵政編碼后加國名。
英文摘要:其內(nèi)容應與中文文摘相對應。
英文關鍵詞:其內(nèi)容、數(shù)量和順序,均與中文關鍵詞一一對應。
二、正文
量的符號與單位:應嚴格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100~3102-93《量與單位》,正確使用量的符號與量單位的符號。正確使用字符的正體和斜體。量的符號(如: x, y, z)、一般函數(shù)等用斜體。矢量(向量)、矩陣、張量的符號用黑斜體。SI詞頭和量單位應該用正體,量數(shù)值與量單位之間空1/4漢字的間隔。數(shù)字一律用正體表示。
層次標題序號: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分級編碼。一級標題使用1,2,3,…;二級標題使用1.1,1.2,1.3,…。序號左頂格,末位數(shù)碼后不加標點,正文左起退2字排。引言從0開始編號。
圖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圖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號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順序,全文統(tǒng)一用阿拉伯數(shù)字順序編碼。例:圖1、表2、文獻[3]、式(4)等。插圖應隨文給出,先見文后見圖。插圖要有圖號和簡明扼要的圖題,分圖要有分圖號和簡明扼要的分圖題;且圖號和圖題為中英文雙語。
表格(指量表):應使用三線表表示。“三線”指表頭頂線、表頭底線、數(shù)據(jù)表底線。
三、參考文獻
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過的、新的、重要的、正式發(fā)表的文獻資料,數(shù)量不應少于15條。采用順序編碼制。為便于國際檢索,要求將非英文的參考文獻譯成英文。參考文獻作者姓名之間用“,”分隔。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國外作者姓名的姓的字母全部大寫,名字部分應縮寫,縮寫后不加縮寫點。中國作者姓名應按漢語拼音寫法,姓的字母全部大寫,名的第一字母大寫,其余小寫。
幾種主要參考文獻的格式(其中空格、標點符號照寫)舉例如下。
連續(xù)出版物:[標引序號]作者.文題[J].刊名,年,卷(期):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專著:[標引序號]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譯著:[標引序號]作者.書名[M].譯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論文集:[標引序號]作者.文題[C]//編者.文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學位論文:[標引序號]作者.文題[D].所在城市:保存單位(寫出二級單位),年份 :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專利:[標引序號] 作者.專利名:國名,專利號[P].發(fā)布日期.
技術標準:[標引序號]技術標準代號.技術標準名稱[S].
技術報告:[標引序號] 作者.報告名[R].所在城市:責任單位,年份.
報紙文章:[標引序號]作者.文題[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在線文獻(電子公告):[標引序號]作者. 文題[EB/OL].[引用日期] .http://….
四、其他要求
查重檢測:編輯部會在稿件外審前和出版前進行查重檢測,使用的查重系統(tǒng)為中國知網(wǎng)的“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tǒng)”,建議查重率低于15%。
第三方材料的使用:如果作者在稿件中使用了來源于第三方的材料,必須在稿件中做出適當?shù)臉俗,以免被判定為抄襲。如果作者使用的第三方材料受版權保護,則必須獲得版權方的許可才可以使用相關材料。
數(shù)據(jù)共享:數(shù)據(jù)共享有利于研究的重復驗證和數(shù)據(jù)的再利用。本刊鼓勵作者共享研究數(shù)據(jù),如研究的原始數(shù)據(jù)、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等;也可共享研究使用的軟件、代碼、模型、算法等資料。作者可將上述材料上傳至開放、可靠的第三方存儲平臺(如科學數(shù)據(jù)銀行),并將獲取鏈接置于文末。
綜上是國內(nèi)核心期刊論文結構及格式要求,以及不同核心期刊的論文投稿模板,需要的作者可下載參考,確保論文符合期刊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核心期刊對論文要求存在差異性,作者在撰寫和投稿論文之前,務必仔細閱讀期刊投稿指南和要求,以提高論文發(fā)表核心期刊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