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av毛片不卡无码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電子技術論文

中國工程咨詢范文淺談微軟對諾基亞的收購

發(fā)布時間: 1

  [摘要]在如今的手機市場上,人們提到最多的名字是蘋果、三星、黑莓,甚至HTC、小米等,然而將時間倒回本世紀初期,那時最為人們稱道的手機是“手機中的武器機”,諾基亞。然而,這個成為了一代人記憶的“神器”在2013年9月2日正式宣布,微軟對其的收購相關協(xié)議已徹底達成。本文主要討論的問題就是,諾基亞作為手機行業(yè)最先崛起的企業(yè),究竟是怎么走到該業(yè)務被收購的呢?收購過程具體是怎樣的步驟?收購之后的市場情況分別對微軟和諾基亞都有什么影響?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關鍵詞]中國工程咨詢投稿,微軟,諾基亞,收購

  1收購前夜:諾基亞的危機

  回顧手機市場繁榮發(fā)展的過程,諾基亞公司一直是手機行業(yè)的領頭企業(yè)。自1996年以來,連續(xù)15年占據市場份額第一。然而不斷崛起的新品牌、新系統(tǒng)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搶走了極大的市場份額。2007年iPhone及IOS系統(tǒng)沖入市場。2008年,第一部攜帶由谷歌公司研發(fā)的Android系統(tǒng)手機問世,于同年收購塞班公司的諾基亞更是遭到巨大沖擊。2011年8月2日,Android手機已占據全球智能機市場48%的份額,并在亞太地區(qū)市場占據統(tǒng)治地位,終結了Symbian的霸主地位,躍居全球第一位。

  諾基亞在面對后PC時代的巨大挑戰(zhàn)時,并不是沒有動作。2011年諾基亞在新加坡發(fā)布了首款由MeeGo系統(tǒng)支持的手機諾基亞N9,并被很多業(yè)內人士大贊驚艷。但諾基亞高層對此款頗具吸引力的產品并不全力支持,決定轉向研發(fā) Windows Phone 7系統(tǒng)手機[1]。然而,搖擺不定的產品戰(zhàn)略在重心轉向Windows系統(tǒng)后并沒有給諾基亞帶來妙手回春般的回轉,市場占有率持續(xù)走低。

  總而言之,諾基亞高層對智能機時代來臨的錯誤判斷、沒有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反而死守塞班系統(tǒng)等原因使得這個曾經的手機業(yè)巨頭的市場份額急劇下降,最終決定出售逐漸處于虧損狀態(tài)的設備與服務部門。

  2收購進行時:“四顧茅廬”

  微軟于美國時間2013年9月2日(周一)晚間宣布,將以379億歐元(約合50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旗下的大部分手機業(yè)務,另外再用165億歐元(約合218億美元)購買諾基亞的專利許可證,因此這項交易的價格總計大約為544億歐元(約合717億美元)[2]。

  為了達成以上協(xié)議,歷時八個月微軟和諾基亞高層,共經歷四次談判,首次談判陷僵局,第二次談判藏轉機,第三次談判表誠意,最終在第四次談判達成共識。

  21談判伊始

  微軟CEO 史蒂夫・鮑爾默在2013年一月下旬打電話給諾基亞董事長里斯托・席拉斯瑪,第一句話是“我們能談談嗎?”這句話拉開了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業(yè)務的序幕[3]。

  22第一次談判

  在此次會議中,微軟的法律總顧問史密斯本希望能夠在對話開始之初抵達,但無奈在華盛頓特區(qū)的國會上為移民改革作證過程比預想的要長,繼而無法及時趕到。當史密斯最終抵達談判會場時,談判已近乎陷入僵局。雙方進行短暫商討后,諾基亞董事長席拉斯瑪用10分鐘闡明了雙方在諾基亞手機業(yè)務估值上的巨大差距。隨后,雙方決定會議無須繼續(xù)進行。

  23第二次談判

  第一次談判后,雙方重新審視了談判內容,此時談判似乎出現一絲轉機。2013年4月23日也就是第一次談判的第二天,席拉斯瑪給鮑爾默發(fā)短信,討論雙方是否還有值得商討的地方。史密斯與諾基亞內部首席法律顧問彭特蘭也決定通過會晤來理清雙方產生估價差的原因。

  2013年5月24日,談判地點選在了位于倫敦的微軟外部法律顧問公司Simpson,Thacher & Bartlett的辦公室。雙方開始在一些問題上達成共識,但仍有些問題僵持不下,例如諾基亞的地圖業(yè)務就是雙方僵持不下的一個焦點問題。

  24第三次談判

  史密斯和微軟CEO鮑爾默于2013年6月14日下午飛抵芬蘭。在位于諾基亞公司以西30公里的Batvik小鎮(zhèn)上的一個宅邸中會面。

  此次談判歷時兩個小時,雙方就之前談判中的難點交換意見。雖然談判并沒有達成共識,但是雙方都同意在此基礎上繼續(xù)進行。

  25第四次談判

  2013年7月20日第四次會面,談判地點又定在了紐約。此次會議僅限八名關鍵人物參與。在談判的結尾階段,他們僅就幻燈片上的一些原則問題達成了初步共識。在一周內,法律與商業(yè)部門致力于落實實際的交易條款。微軟和諾基亞都竭盡全力,期望在2013年9月3日之前達成決定性的共識。2013年9月2日星期一,鮑爾默抵達芬蘭,雙方已為最終簽署收購協(xié)議做好一切準備并順利完成了此次收購。

  3后收購時代:微軟和諾基亞的未來

  31微軟

  311優(yōu)勢

  (1)利潤。對于微軟而言,此次的并購為其帶來了相當的好處,首要的一點便是利潤的上升。根據美國科技博客AllThingsD估算,在收購之前,微軟從每部諾基亞Lumia(搭載WP平臺)可以獲得10美元的毛利潤;而收購之后,相同的毛利潤將會超過40美元。這意味著微軟只要賣出2500萬部 Lumia,這筆交易就能得到回報[4]。而顯然,從全球的角度講,無論是微軟和諾基亞的品牌效應,還是WP平臺本身的客戶群正在增長,2500萬部的銷售達成是一個相對輕易就能達到的目標。

  此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此前的報告顯示,微軟目前擁有高達764億美元的海外現金儲備。而這些現金如果要匯回美國會面臨高額稅率,因此用海外現金收購諾基亞,微軟也可以有效利用海外現金儲備,而不是放在銀行里等著潛在的貶值風險。

  (2)WP平臺的進一步完善與提升。自從微軟推出WP7,重新將注意力對準智能手機領域,經過三年多的時間,WP手機如今僅僅拿下全球市場37%的份額,只是勉強超越日薄西山的黑莓手機,成為尷尬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平臺。相比谷歌與蘋果合計接近90%的市場份額,微軟的智能手機戰(zhàn)略依然面臨巨大挑戰(zhàn)。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dianzijishulw/4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