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代正處于學生的青春期,教學方法不對了可能對學生的影響很大。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tǒng)的教學已經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了。教師也根據不同的課堂情況選擇了更適合班級的教學方式。本文是一篇核心期刊發(fā)表語文教學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高中語文教學變革的實踐探索。
摘 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教學變革的重要性,希望通過積極對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因此唯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夠走出一條科學、合理的改革之道,讓學生們能夠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使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在本文中,我們將從教學實踐中出發(fā),探索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以及促進有效學習的具體舉措。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新課程改革,促進有效學習,途徑
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出現是一項歷史性的變革,被稱為“教育的革命”,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漏洞和弊端,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對話,傾聽學生的心聲,充分認識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認知程度,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從而產生自發(fā)性的學習行為,使高中語文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規(guī)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因此,我們應重視高中語文教學實踐,通過對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的設計來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的弊端
1、教師過分強調主導地位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吸收更多的知識,使升學率得到提升,往往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通過霸占課堂上的話語權來強行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在現代的教學體系中,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收效甚微,而且會讓學生產生叛逆心理,對學科產生厭惡心理。因此隨著教學理論的不斷發(fā)展,新的“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替代了傳統(tǒng)的“傳授知識”的教學理念,對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師將學生放在主導地位上,多多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和熱情。
2、學生的積極性未被調動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解決學生課堂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在傳統(tǒng)教學中,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思想、沒有學習方向,只是單純地跟隨教師的思路而學習,使學生的自助能動性沒有得到發(fā)揮,最終學生的思維方式一直處于壓抑的狀態(tài),沒有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采用了一些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學生在其中的參與度不高,往往是被迫參與的,在情緒上也沒有足夠的投入。教師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問題,而忽略了對學生思維的引導,例如問題是否有深度,討論是否有力度,感情是否樂觀積極等。
3、教師和學生缺乏足夠的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密不可分的,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與學生的活動不是簡單的你問我答,也不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從內心出發(fā),將教師與學生的各種思想、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對各自的認識進行闡述,對對方的錯誤進行糾正,在充分的探討下產生新的思想境界,將真理進行不斷的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tài)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教師,因此語文教師展示出來的態(tài)度和情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二、“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實驗
在對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的弊端進行分析之后,我們基本上對如何改進高中語文教學有了一定的方向,在新課堂標準的指引下,并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我們總結出了如下幾條方法:
1、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能夠充分顯示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能夠以更加熱情、飽滿的情緒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知識上和思想上的觸動和感悟,從而激發(fā)對語文教學的興趣。當學生處于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各項思維將更容易被調動起來,將以更加良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的思索、觀察、記憶中。因此,在教學中,應保持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掌握教學的主動權,暢所欲言,充分發(fā)揮自主能動性,將自己的見解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溝通與解決,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古典詩詞的時候,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轉而讓學生自我學習,通過查字典、同學相互討論的方法來基本掌握文章中的意思,有異議的地方可以同學之間進行互相討論,最終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最終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2、將探究性教學方法引入到高中語文課堂
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fā)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fā)現事物發(fā)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從課本上的問題出發(fā),將其延伸到學生的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中,使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去探究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在豐富的課外活動中去探尋自己喜歡的各方面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喜歡研讀古代文學史,教師可以指導他去圖書館閱讀哪類書籍、如何制作讀書筆記、如何做摘要等,讓學生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去探究,最終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fā),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
3、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有效課堂討論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在高中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而情景教學就可以解決這種問題,通過創(chuàng)建豐富、多樣、活潑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體驗,從而更加投入到教學過程當中。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習《羅密歐與朱麗葉》選段時,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來編制課本劇,并且各組之間進行pk,使小組人員能夠自發(fā)準備服裝、道具等,充分體現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讓學生們在演課本劇的同時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意義,從而獲得藝術上的感受。
4、引入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一般采用的是粉筆和板書教學,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課堂教學逐步演變成了ppt教學,教學現代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對于快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來說,ppt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教學中增加更多的信息技術,以提升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和現代化。很多學校都開設了電子閱覽室、校園網的基礎信息技術設備,因此,普通高中語文教學也可以將這些資源綜合利用,使學生通過網絡去檢索自己感興趣的語文問題,也可以通過網絡解答教師提出的各種疑問,使學生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的帶領下進入一個學習新天地,提升學生對于語文教學的興趣,并且將語文課堂延展到無限的網絡空間中,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能動性都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婉嫻. 高中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實踐研究[D].廣州大學,2013.
[2]劉琢.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索與思考[D].四川師范大學,2008.
[3]陳偉. 新時期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報告[A]. 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優(yōu)秀課題成果論壇論文集[C].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2:9.
[4]王代光. 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選修課程模塊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14.
[5]莊駿. 高中語文教學突破口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
[6]陳國瑞.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J]. 學周刊,2014,12:103.
[7]楊瑞田.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 學周刊,2011,35:152.
中學教學論文發(fā)表期刊推薦《新教育》以服務海南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為已任,其宗旨是:傳播教育政策、宣傳典型人物、典型經驗、促進教育改革發(fā)展。深度報道海南基礎教育發(fā)展的新經驗、新動態(tài),是中小學教育教研的平臺,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