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為切實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許多教師不斷探索教學方式,改進教學觀念,利用先進教學手段,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內(nèi)容和方法也有了很大改進。但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卻舉步維艱,學生聽說能力發(fā)展不盡如人意。本文借用有限理性理論,從程序理性和結(jié)果理性兩個方面去分析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迷惑,嘗試解決的辦法。
[摘要]以聽說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是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所在。教學方式、教師觀念、教學手段有較大改觀,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仍不盡如人意。從有限理性理論來看,師生只重結(jié)果理性、輕程序理性是根源所在。只有著眼于程序理性,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交流才能成為英語教學的主線。
[關鍵詞]有限理性,結(jié)果理性,程序理性,交流,主線,職稱論文發(fā)表價格
一、有限理性理論的回顧
有限理性理論長期以來在經(jīng)濟學領域內(nèi)得到較為廣泛的關注,但還很少涉及語言學領域,在英語教學中的探討幾乎還不多。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的概念最初是阿羅提出的,認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為“即是有意識地理性的,但這種理性又是有限的”。1978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美國人赫伯特·亞·西蒙教授在其所著《管理行為》一書中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論,認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有限理性”狀態(tài),即人是有限理性的,其根本特征是其有限性和不確定性。有限理性有程序理性和結(jié)果理性之分。程序理性是指行為是在適當考慮其結(jié)果的條件下進行的,或者說行為過程符合規(guī)范的標準,因此行為的程序理性取決于它的產(chǎn)生過程是否規(guī)范。結(jié)果理性是指在一定的條件和限定范圍內(nèi),當行為能夠達到預定的目標時,它就是結(jié)果理性的。行為的結(jié)果理性取決于某項行為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或預定目標的完成狀況,而不管其行為過程如何。
二、結(jié)果理性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弊端中的體現(xiàn)
1.只重考試,不重日常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關注較多的是英語的語法、詞匯以及與各種考試相關的閱讀、寫作以及聽力練習,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的理性,這種理性的著眼點在于學習的結(jié)果,這種結(jié)果可以通過課程考試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成績體現(xiàn)出來。而教學目標里面提到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或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以及與之相關的英語文化和學習策略的掌握甚至語音知識等,幾乎在目前的考試中體現(xiàn)不出來,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多數(shù)行為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包括各種考試;少數(shù)參加口語考試的同學也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目的在于能證明口語水平的證書,而不是能真正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流利地進行交際,是一種典型的結(jié)果理性。而《課程要求》提到的語音知識、英語文化、交際以及學習策略等都只能在語言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積累。人類只有通過充分的體驗,才能真正學會語言,在運用語言的成功或失敗中才能學會運用語言。就語言與語法的關系,裴文說:語言先于語法學而存在,語法是對語言滯后的總結(jié),指認語句中的主語和賓語,是人類的一種本能,這種能力就如同人類的呼吸能力,肺科專家可以深入研究呼吸的機械原理和生理基礎,但大可不必強調(diào),為了確保生存,我們必須要學會區(qū)分呼氣和吸氣。
2.只重書面成績,忽略口語同步訓練。目前各高校的考試主要是通過筆試。筆試操作方便,能輕松地進行大范圍的考試。而口語考試受多種因素制約,如考試成績的客觀性、考試規(guī)模等。另外,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過程,在短暫時間內(nèi)很難看出成效,學生很難有成就感。故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盡管許多教師課堂上也想出了許多方法來激發(fā)學生交流欲望,受這種結(jié)果理性局限,很難落到實處。即使有時學生有口頭交流欲望,或者談興正濃,教師為了課堂教學的需要,不得不打斷學生的雅興或者生硬地剝奪學生進行自然交流的權利,嚴重扼殺學生交流的欲望。
3.受社會評價影響,人們樂于費時少見效快。社會對學生大學英語好壞的評價,很大程度上依賴四、六級考試成績。即使是應聘場合,簡單幾句對話也很難看出學生英語文化、交際策略的習得狀況;再者并不是所有的應聘官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另外,一些招聘單位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完全是潮流,并非考慮自己的真實要求,即使不需要外語水平,為了抬高單位形象,也就胡亂添加一些條件,如大學英語四級或六級考試成績。所以學生樂于用較少時間,贏得較高評價,明顯是理性的表現(xiàn)。
三、著眼程序理性,注重教學過程模式的多樣化
程序理性強調(diào)的是行為過程的理性,結(jié)果總是一定行為過程的結(jié)果,世上沒有無因之果,只要保證了行為程序的理性,結(jié)果自然是可以接受的;而結(jié)果理性則強調(diào)結(jié)果對預定目標的符合程度,而不在意產(chǎn)生這一結(jié)果的行為程序。過去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尋找他人代考,現(xiàn)在考前網(wǎng)上買賣答案,這些無不都是過度結(jié)果理性的表現(xiàn)形式。當今大學,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過分注重結(jié)果,市場需要什么,學校就培養(yǎng)什么,但人才培養(yǎng)出來,市場的需求又變化了,畢竟市場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周而復始,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人才的培養(yǎng)不能等同于培訓學校。西蒙教授認為,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下,人們由于無法準確地認識和預測未來,從而無法按照結(jié)果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動,只能依靠某一理性的程序來減少不確定性,也就是說,應該注重程序理性。因此,在人是“有限理性”的前提下,我們應當側(cè)重程序理性,加強對行為過程的考核、控制。
1.加強情景學習,有效提高程序理性。布朗等在其“情景性學習”(situatedlearning)的概念中認為,人們應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具體情景中的活動和感知上。強調(diào)要把學習者和實踐世界聯(lián)系起來。現(xiàn)代先進的教學手段,模擬各種英、美國家的生活情景,并非難事。這種過程中的學習,才是真正的理性。這符合當前認知語言學中體驗哲學的觀點:人們是通過自身的身體對外界事物進行體驗而形成對某種事物的概念。這種體驗也包括在語言運用中的失敗,因為語言運用—糾正錯誤—再運用本身就是語言學習和運用自身的規(guī)律所在。大學英語的學習與中小學的英語學習不應完全相同。Spiro認為,傳統(tǒng)教學混淆了高級學習與初級學習的界限,將初級學習階段的教學策略不合理地推及高級學習階段的教學中,使教學過于簡單化,主要表現(xiàn)為三種偏見。過于簡單化使得學生的理解簡單片面,妨礙了學習在具體情景中的廣泛而靈活的遷移。傳統(tǒng)教學中,聽說讀寫譯的條塊分割,英語學習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考試,絲毫沒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交流過程中諸多不確定因素。任何一句話都有可能隨著交際對象的不同,交際情景的變化而變化。如:What'syourname,please?和HowshouldIaddressyou?不同場景使用明顯不同。正是由于學生在不同情形使用同一表達方式導致交際不暢,使得學生常對自己語言學習的準確與效率懷疑。人們通常習慣從規(guī)律的角度觀察語言,認為語言具有相對簡單的秩序和規(guī)則,事實上,語言呈現(xiàn)的是無比復雜性,它的流變一向是以無數(shù)可能的方式發(fā)生著,不斷地使原有的語言要素發(fā)生偏離。不承認學習過程中諸多不確定性,就是缺乏程序理性的表現(xiàn)。
2.落實學生口語交流活動,強化交際過程的理性。在教室成功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二語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證他們有足夠的以交流信息為目的地參與交談的機會,學習者對于交談的練習受到控制的程度決定學習者在教室的參與程度。只有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才能感受到成功交流帶來的喜悅,才能了解到更多英語國家文化,懂得更多交際策略,把英語知識、交際策略等充分聯(lián)系起來加以運用。語言知識可以通過記憶來完成,但文化、交際策略等只有在理性交流過程中逐漸習得。為了學生能聽得懂,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不得不用漢語來授課的做法看似以學生為中心,其實主要是考慮學生的課程考試和四、六級考試以及學生對教學評價的一種結(jié)果理性的表現(xiàn)。阿爾弗雷德·考爾茲布斯基在其TheManhoodofHumanity中就寫到:“人之所以為人,不是在于他像其他動物一樣生存在空間之中,而是在于他生存的時間過程。”
3.加強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管理,改革考試方法。加強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尤其是教學過程中學生英語進行交流的情況,促進學生交流的常態(tài)化,改革當前對大學英語學習的考核辦法是關鍵。逐漸提高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交流活動、參加英語課外活動、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掌握情況、學生口語的流利性程度等的考核成績比例,讓目前的英語考試中的閱讀、寫作等成為英語考核的部分內(nèi)容,而不是大學英語水平的唯一衡量體系。只要學習過程理性了,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產(chǎn)生理性的結(jié)果。正如四川大學副校長石堅教授所說的,帶給我們最美好的是我們所犯過的錯誤,有風險才值得講述,我們應該讓我們的故事值得聽。作為教師,在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時,不應該總把眼睛盯著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以及總是致力于及時改正學生語言中的偏差,這樣,學生對語言運用的天賦就會直接被我們教師的錯誤觀念扼殺。
四、結(jié)語
沒有平白無故的結(jié)果,如果學校、教師和學生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能更多地關心學習過程理性,多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在學習過程中運用語言,在成功和失敗地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交際的策略,掌握英語國家的文化,其學習的結(jié)果必然也會是有效的。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zhiyejiaoyulw/28199.html
上一篇:評職稱發(fā)表論文
下一篇:發(fā)表論文需要多少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