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av毛片不卡无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心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范文紅色的心理效應

發(fā)布時間: 1

  顏色使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豐富多彩。心理學關于顏色的研究十分常見。顏色恒常性、顏色后像等屬于顏色知覺研究。經典Stroop效應實驗是利用顏色的特性來研究認知加工(Stroop,1935)。也有研究專門探討了顏色偏好和顏色命名。但是這些研究卻很少探索顏色與其它心理量的關系。人類接收的信息超過80%通過視覺獲得,顏色知覺更是視知覺的重要功能。個體在處理外界信息時,其心理與行為受到顏色刺激什么樣的影響?

  摘要:紅色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最常見的顏色之一,它對人類心理與行為的影響受到心理學家的關注。2005年發(fā)表在Nature上關于紅色隊服增強奧運選手競賽成績的研究報告,引發(fā)了一系列紅色心理效應研究。本文從生理指標、行為觀察、認知、語言文化、情緒、態(tài)度等多個角度綜述了紅色心理效應的現(xiàn)象和機制,并提出“情境假說”來解釋紅色對心理與行為的影響。綜述表明,紅色的心理效應緣于其在不同情境下聯(lián)結著不同的心理意義。這些聯(lián)結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紅色與心理意義的聯(lián)結誘發(fā)了特定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影響個體的心理與行為。顏色對心理的影響及其機制,已經成為顏色科學基礎與應用研究的前沿領域之一。

  關鍵詞:紅色,心理效應,心理意義,情境假說

  實驗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不同顏色刺激下,被試的反應截然不同,尤其在紅色條件下,出現(xiàn)一種獨特的心理效應。根據(jù)一系列相關研究,紅色心理效應的概念可以歸納為: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下,紅色與心理意義形成的聯(lián)結會在特定的情境中誘發(fā)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從而影響個體的心理與行為。本文分別從生理、行為、認知、語言文化、情緒、態(tài)度等角度綜述了紅色心理效應相關研究,以供顏色心理效應的基礎及應用研究參考。

  1關于“紅色心理效應”的爭論

  紅色常見于生物的體表或毛發(fā)。大量研究證明動物身上的紅色信號會影響魚類、鳥類、靈長類動物的擇偶、攻擊行為以及社會地位。Milinski和Bakker(1990)發(fā)現(xiàn)繁殖期的雌性三刺魚(Gasterosteusaculeatus,),會根據(jù)雄性通體紅色的鮮艷程度來決定是否與之交配;雄性紅色越鮮艷,求偶成功率越高。Pryke和Griffith(2006)發(fā)現(xiàn)在七彩文鳥(Erythruragouldiae)中,紅頭鳥比黑頭和黃頭鳥更容易在競爭中獲勝:紅頭鳥之間,更紅的一方容易獲勝。靈長類動物,如雌性恒河猴(Macacamulatta)在發(fā)情期也傾向于選擇面部顏色更紅的雄性(Waittetal.,2003)。雄性山魈(Mandrillussphinx)或狒狒(Theropithecusgelada)的臉部、胸部、臀部和外陰部位的紅色則是族群地位的象征;紅色越鮮艷的雄性攻擊力越強,擁有的屬下越多(Bergman,Ho,&BeehneL2009;Setchell&Wickings,2005)。

  人類被試中同樣出現(xiàn)了紅色效應。Hill和Barton(2005)分析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在拳擊、跆拳道、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4個項目上,只要雙方實力差距不大,身著紅色運動服的運動員比穿藍色的更有可能獲勝。他們認為紅色在進化過程或社會文化中代表著攻擊與支配,因此會給運動員帶來明顯的增強效應。這一現(xiàn)象報道后,引發(fā)一系列研究探索紅色對競技體育成績的影響。

  Rowe,Harris和Roberts(2005)首先提出了質疑。他們用相同的方法分析了雅典奧運會柔道項目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穿藍色比賽服相比于穿白色比賽服,運動員的成績更好。由于找不出藍色的進化心理學意義,所以他們認為,紅色并沒有獨特的心理效應,只是不同顏色與背景形成不同的對比度,從而在知覺層面影響了運動員的發(fā)揮。由于白色亮度更高,與場地的對比度更大,所以對手更容易識別和預判白色的運動,穿藍色比賽服者因此占了優(yōu)勢。Barton和Hill(2005)隨后回應:他們首先重新分析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紅色效應只出現(xiàn)在男性運動員中,女性運動員的成績與顏色無關,如果視覺原因是關鍵因素的話,不應該存在性別差異;其次按照Rowe等人的邏輯,紅色能夠戰(zhàn)勝藍色,藍色應該比紅色有更高的亮度和對比度,讓對手容易觀察,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最后在明亮的競技場內,視覺不太可能成為關鍵因素。Barton和Hill堅持認為紅色的確能引起心理的變化,具有特殊的增強效應。Rowe等人的觀點也被其它研究否定。Dijkstra和Preenen(2008)又分析501場柔道決賽,發(fā)現(xiàn)藍、白兩種比賽服顏色根本不影響勝率,證明了藍色不存在與紅色相同的增強效應。

  為了驗證是否真的存在紅色效應,研究者們將研究對象擴展到團體運動項目,樣本容量也大大增加,但研究結果并不一致。對英國足球聯(lián)賽的分析發(fā)現(xiàn)紅色主場隊服的球隊成績顯著好于穿其它主場顏色球衣的隊伍(Attrill,Gresty,Hill,&Barton,2008)。團隊射擊電子競技項目中,若兩隊實力接近,紅隊獲勝的概率更大(liie,Ioan,Zagrean,&Moldovan,2008)。實驗室研究也證明紅色對運動能力確實有影響(Elliot&Aarts,2011;Payenetal.,2011)。如果讓被試做力量測試的時候看紅色刺激,則被試的力量得到增強;但如果看完紅色刺激再做力量測試,力量則減弱。也有許多研究得出團體項目不存在紅色效應的結論。對德國、西班牙足球甲級聯(lián)賽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紅色隊服并沒有提高球隊的成績(Garcfa-Rubio,Picazo-Tadeo,&Gonzailez-Gomez,2011;Kocher&Sutter,2008)。Piatti,Savage和Torgler(2010)使用更加嚴格的統(tǒng)計方法,分析了澳大利亞國家橄欖球聯(lián)盟(NationalRugbyLeague,NRL)1979年至2008年5604場比賽數(shù)據(jù)。如果簡單比較紅色球衣與其它顏色球衣的區(qū)別,確實存在紅色球隊成績優(yōu)于其它球隊的結果。但是在使用回歸分析控制了比賽場地、主客場、上座率、裁判等諸多因素后,這種效應便不再存在。北美國家冰球聯(lián)盟(NationalHockeyLeague,NHL)在2008-09和2009-10兩個賽季允許球隊使用兩種顏色的主場球衣,這恰好為被試內設計創(chuàng)造了條件。Caldwell和Burger(2010)發(fā)現(xiàn)同一支冰球隊在同一個賽季,主場面對相同的對手時,穿紅色球衣并不比其它顏色更有攻擊性或者成績更好。雖然在動物身上紅色效應較為一致,但是運動服的紅色效應尚存在爭議。除了個人項目、團體項目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紅色效應”是否是一種“心理效應”也是爭論的焦點。即紅色是否在心理層面起作用,通過什么心理過程起作用?這些爭議正是近年來關于紅色心理效應研究的緣起。紅色心理效應是否存在,以及內在的機制如何,需要更多心理學研究的支持。

  2“紅色心理效應”和回避動機

  關于“紅色心理效應”的早期爭論焦點在于紅色能否影響運動能力,但是這些以觀察方法為主的研究并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實驗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紅色對人類的影響絕不僅限于運動能力。在嚴格控制的實驗室條件下,紅色能夠穩(wěn)定地影響被試的行為和認知能力。

  首先,研究者發(fā)現(xiàn)紅色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被試在墻壁顏色不同的辦公室里做文字校對。結果紅色房間里的被試成績最好(Kwallek&Lewis,1990;Kwallek,Lewis,LinHsiao,&Woodson,1996)。他們認為紅色誘發(fā)了適當?shù)膯拘阉,提高了校對任務的成績(Kwallek,Woodson,Lewis,&Sales,1997)。被試并未意識到紅色的促進作用,反而覺得紅色讓人分心,更愿意在白色房間里工作。

  隨后,研究者又發(fā)現(xiàn)紅色對完成認知任務的阻礙作用。研究者用經典的Stroop范式證明了被試對紅色刺激的反應更慢,這種現(xiàn)象只在男性被試中存在。他們認為紅色象征著攻擊與支配,所以對男性而言是分心刺激(distractor,),能夠擾亂被試的反應(Ioanetal.,2007)。loan等人的推斷得到了Elliot和Maier(2007)實驗結果的直接支持。他們設計了6個嚴格控制的實驗,證明了被試在面對紅色時確實被擾亂了,因為紅色誘發(fā)了回避動機(avoidencemotivation)。將智力測驗封面用不同的顏色標記,這樣被試完成測驗時能得到短暫的(2s-5s)顏色刺激。結果發(fā)現(xiàn)紅色組被試的智力成績更低,并且在不同國家(美國和德國)、不同年齡組(高中生和大學生)、不同實驗地點(實驗室和教室)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隨后他們還證明了是紅色誘發(fā)的回避動機阻礙了任務的完成。因為紅色組被試出現(xiàn)了明顯的行為抑制、刺激回避、選擇較低難度挑戰(zhàn)的傾向。這些都被認為是出現(xiàn)回避動機的標志(Elliot,Maier,Binser,F(xiàn)riedman,&Pekrun,2009)。同樣,被試并未意識到紅色的作用,也不相信紅色有什么作用。研究者認為,紅色與攻擊、支配的聯(lián)結是誘發(fā)回避動機的原因;乇軇訖C使被試逃避退縮,在面臨挑戰(zhàn)任務時成績變差。Elliot等人的研究很好地證明了紅色對認知成績有影響,并用回避動機來解釋紅色心理效應的內在機制。

  為什么同樣是紅色刺激,有時能促進任務完成(文字校對),有時又有阻礙作用(智力測驗)呢?Mehta和Zhu(2009)證明紅色心理效應的方向與任務類型有關。在細節(jié)指向任務(detail-orientedtask)中,紅色刺激誘發(fā)的回避動機(avoidencemotivation)使被試變得警惕和保守,可以更好地把握細節(jié),從而提高成績。而在創(chuàng)造性任務(creativetask)中,回避動機卻有著相反的作用;這種條件下藍色誘發(fā)的趨向動機(approachmotivation)使被試變得平靜和開放,才能提高任務成績。我們將Mehta和Zhu的觀點歸納為“動機,任務匹配理論”:紅色誘發(fā)了回避動機,如果這種動機與任務要求恰好匹配,紅色能夠促進任務的完成;而如果不匹配,紅色則會阻礙任務的完成。隨后的兩項研究為這種理論提供了證據(jù)。研究者發(fā)現(xiàn)將計算機常識測試的“進度條”或者“下一題”的按鈕改成紅色,都使被試的成績變差(Gnambs,Aooel,&Batinic,2010)。常識測驗可以看做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任務,因此紅色刺激的出現(xiàn)阻礙了被試的發(fā)揮。另一項研究(Sorokowski&Szmajke,2011)讓被試玩一種電腦射擊游戲,射擊目標是隨機出現(xiàn)的各種顏色的小球,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能射中更多紅色目標。射擊游戲則可以視為一種細節(jié)任務,紅色小球自然能夠提高命中率。

  實驗室研究確認了存在紅色心理效應。與其它顏色相比,不論是任務前的紅色啟動、任務中的紅色環(huán)境,還是任務使用的紅色刺激,都能對被試成績產生影響;乇軇訖C解決了關于紅色對認知能力影響方向的爭議。紅色是促進還是阻礙認知任務的完成,取決于回避動機與任務需要是否匹配。紅色刺激通過回避動機發(fā)揮作用,很好地解釋了紅色心理效應的機制。

  3紅色誘發(fā)回避動機的其它證據(jù)

  關于回避動機,研究者們都認可一個先定的假設:在進化和文化的雙重塑造下,紅色總是與攻擊、支配等意義聯(lián)結在一起,因此可以誘發(fā)回避動機。個體不能意識到這些聯(lián)結的存在,因此也不能意識到紅色產生的作用。這個假設能否成立?已有研究證明,紅色不僅能誘發(fā)獨特的生理喚醒和注意特征,它與心理意義的固定聯(lián)結還得到了語言、文化、情緒、態(tài)度等方面研究的支持。

  3.1紅色誘發(fā)的生理反應和注意特征

  在不同顏色燈光照射下,被試的眨眼、皮電、脈搏、心電和腦電反應并無不同(CaldweU&Jones,1985;Figueiro,Bierman,Plitnick,&Rea,2009)。男性在穿紅衣服時,睪丸激素水平與穿其它顏色衣服的男性相比也無差異(Hackney,2006)。但是研究者發(fā)現(xiàn)只有紅色能誘發(fā)額葉EEG更強的右側激活(Elliot,Maier,Moller,F(xiàn)riedman,&Meinhardt,2007)。這種激活模式被其它研究(Davidson,Schwartz,Saron,Bennett,&Goleman,1979;Harmon-Jones&Sigelman,2001)證明是產生回避動機的生理反應。紅色刺激引起獨特的生理變化,尤其是大腦皮層的獨特激活,可能正是紅色心理效應的生理基礎。紅色誘發(fā)獨特的注意特征,也為存在回避動機提供了證據(jù)。回避動機使人的注意廣度變窄(Friedman&FSrster,2005,2010)。研究發(fā)現(xiàn),被試在紅色刺激條件下,確實更多地關注目標圖片的細節(jié)(注意廣度變窄),隨后的智力測驗成績也更低。注意特征在顏色刺激和智力成績之間起到**的作用(Maier,Elliot,&Lichtenfeld,2008)。

  3.2紅色在語言、文化中與回避的聯(lián)結

  Aslam(2006)綜述了關于顏色與意義聯(lián)結的跨文化研究。發(fā)現(xiàn)紅色總是與一些富有競爭力的意義(活力、強壯、憤怒、妒忌)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且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這提示我們紅色確實在人類文化中已經成為一種攻擊與支配的象征。動物研究發(fā)現(xiàn)紅色代表一種攻擊信號是先天遺傳的,而非后天習得(Pryke,2009)。因此紅色代表攻擊與支配可能是在進化中形成的。如果這種聯(lián)結可以遺傳,那么人類看到紅色時,先天就會察覺到危險并躲避。但是這也并不能排除后天學習的作用。在人類社會中,紅色被廣泛用于標識禁止、警告、錯誤等。例如交通標志中的紅燈代表停止,禁止煙火的警告標識使用顯眼的紅色,老師批改作業(yè)使用紅色筆等等。紅色與禁止、警告和錯誤等意義的多次聯(lián)結,也可能是其象征攻擊與支配的原因。

  研究者給被試呈現(xiàn)簡單的顏色塊,讓被試評判紅色和藍色哪種色塊與“支配性”、“攻擊性”這些詞關系更強。結果發(fā)現(xiàn)更多被試判斷紅色更具有這些特征(Little&Hill,2007)。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紅色這個單詞本身就已經具有和紅色刺激一樣的能力。研究者將“紅色”這個單詞印在智力測驗的封面上,不論是在顯眼的位置,或是邊緣的角落里,都使被試的智力測驗成績下降(Lichtenfeld,Maier,Elliot,&Pekrun,2009)。實際上,另一個研究發(fā)現(xiàn)“紅色”這個單詞可以和紅色刺激激活相同的腦區(qū)(Simmonsetal.,2007),這為Lichtenfeld等(2009)的研究提供了支持證據(jù)。

  不論是先天具有或是后天習得,紅色與攻擊、支配的聯(lián)結得到了證明。來自語言和跨文化角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證據(jù)。這些心理意義的聯(lián)結可能正是紅色誘發(fā)回避動機的基礎。

  3.3紅色與回避相關情緒的相互影響

  與攻擊、支配相關的情緒本身就能帶來紅色信號,例如人憤怒時,面部因血流量增加變紅(Drummond&Quah,2001)。人們知覺到對方憤怒時,伴隨著紅色的感覺,這種同時的生物信號強化了紅色與心理意義的聯(lián)結。反過來,紅色對情緒有什么影響?研究者發(fā)現(xiàn)在紅色條件下,被試完成問題解決任務的成績變差,但是并沒有發(fā)現(xiàn)紅色影響了情緒(Soldat,Sinclair,&Mark,1997)。他們認為顏色可以通過改變認知策略影響認知成績,但與情緒無關。可是有研究發(fā)現(xiàn)被試面對紅色詞刺激時,自評的“擔憂”程度是影響智力成績的原因,擔憂情緒在顏色和智力成績之間起著**作用(Lichtenfeld,etal.,2009)。結果不一致緣于他們測量的情緒不同。Soldat等人測量的是一般心境(例如今天感覺如何?)或者一般喚醒程度(例如今天是感到疲勞還是有活力?);而Lichtenfeld等人測量的則是與攻擊、支配相關的“擔憂”。其實Lichtenfeld等人也測量了一般心境和喚醒,和Soldat等人一樣,沒有發(fā)現(xiàn)紅色引起差異。

  只有和回避相關的情緒(憤怒)可以帶來紅色信號;紅色也只影響回避相關情緒(擔憂)。顏色與情緒的相互作用再次為紅色誘發(fā)回避動機提供了證據(jù)。

  3.4紅色影響態(tài)度的研究

  紅色可以影響個體對他人的態(tài)度。例如紅色運動服可以改變裁判對運動員的態(tài)度(Hagemann,Strauss,&Leiging,2008)。研究者讓兩組跆拳道裁判觀看相同的比賽錄像,但是用計算機軟件將紅、藍雙方的護具顏色對換。結果發(fā)現(xiàn),不論是觀看原錄像,還是顏色對換后的錄像,裁判總是傾向于給紅色選手更高得分。還有研究者讓守門員去評價主罰點球的球員。當球員身穿紅色球衣時,守門員傾向于認為他更加自信,更加沉著冷靜,而自己撲出點球的概率更低(Greenlees,Leyland,Thelwell,&Filby,2008)。

  紅色可以影響個體對自我的態(tài)度。范疇啟動或樣例啟動使被試傾向于表現(xiàn)出與范疇相似、與樣例相反的水平(Dijksterhuis&vanKnippenberg,1998)。比如智力測試之前,讓被試描述科學家(范疇啟動)或者愛因斯坦(樣例啟動)的特征,隨后會發(fā)現(xiàn)范疇啟動組的智力題成績更好(與科學家相似的水平),樣例啟動組的成績較差(與愛因斯坦相反的水平)。但是如果在實驗中將智力題的封面改為紅色,不論是范疇啟動還是樣例啟動,被試都表現(xiàn)出與啟動刺激相反的水平(Smeesters&Liu,2011)。研究者認為,紅色誘發(fā)的回避動機,使被試傾向于注意自我和啟動刺激的不同(Forster,2009),進而表現(xiàn)出與啟動刺激相反的水平。

  紅色可以影響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態(tài)度。讓被試看一條關于某種疾病危害的廣告,紅色條件下的被試更愿意接種疫苗,因為紅色使警告變得更加有說服力(Gerend&Sias,2009)。Mehta和zhu(2009)發(fā)現(xiàn)紅色誘發(fā)了回避動機,此時被試認為細節(jié)廣告更有說服力;而藍色誘發(fā)了趨近動機,使聯(lián)想廣告更有說服力。

  紅色可以改變態(tài)度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回避動機的存在和機制。由于紅色代表著攻擊與支配,人們傾向于評價紅色方在競爭中更強。這種心理意義誘發(fā)了回避動機,使人更加覺得自己與他人不同,并使警告和細節(jié)廣告更有說服力。4關系情境F的紅色心理效應

  以上綜述表明,紅色是一種攻擊、支配的信號,能通過誘發(fā)回避動機來影響個體的心理和行為。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都發(fā)生在成就情境(achievementcontext)中,即一種要求個體盡量付出努力以做到最好,或者與人競爭的情境。例如認知實驗中要求被試盡好完成任務,體育競技的雙方都追求擊敗對手。然而,紅色并不是總能誘發(fā)回避動機。例如,擇偶時雌性三刺魚會選擇鮮艷的紅色雄性(Milinski&Bakker,1990),這時紅色意味著健康和強壯,而不是攻擊信號。在類似于擇偶的關系情境(relationalcontext)下,紅色又會有什么樣的心理效應?研究者發(fā)現(xiàn),當把女性照片放在紅色背景上,或者把照片上衣服顏色改為紅色時,男性傾向于評價這位女性更漂亮,更有性吸引力,更愿意與之交往。但是紅色并不影響男性對女性友好、聰明和總體好感等特質的判斷。這種效應只存在于異性之間,紅色不影響女性對女性的評價。同性之間無法察覺和感知性信號,所以同性評價時沒有紅色心理效應。他們認為,紅色與性的聯(lián)結,影響了男性對女性的評價(Elliot&Niesta,2008)。

  同樣,當評價紅色條件下的男性時,女性傾向于評價他更有魅力,更有性吸引力(Elliotetal.,2010)。而且紅色并不影響女性對男性外向、宜人性和總體好感等特質的判斷。當男性評價男性時,紅色沒有作用。研究結果再一次提示我們紅色通過與性的聯(lián)結影響著兩性之間的相互評價。

  在人類社會中,除了攻擊與支配,紅色往往還與愛情和性聯(lián)系在一起(KnighLPower,&Watts,1995;Neto,2002)。雌性靈長類動物在排卵期時,身體一些部位會出現(xiàn)紅色記號(Setchell,Wickings。&Knapp,2006),這被認為是雌性用來吸引雄性的性信號(Deschner,Heistermann,Hodges,&Boesch,2004)。研究證明雄性的確會被這種信號吸引(Waitt,Gerald,Little,&Kraiselburd,2006)。女性在排卵期更容易臉紅(Keltner&Buswell,1997),而且她們從公元前10000年,就開始用口紅裝飾自己,以增加吸引力(Ragas&Kozlowski,1998)。人類社會也不乏用紅色來象征愛情和性的例子。比如人們用紅玫瑰來表達愛意,用紅燈區(qū)來暗指性服務。因此,紅色同樣聯(lián)結著愛情與性。研究結果也支持這種聯(lián)結的存在:紅色只作用于那些與性相關的特質(外表、性吸引力),卻不影響其它特質(友好、聰明、總體好感),且只能影響異性之間的評價。

  Roberts,Owen和Havlicek(2010)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相似的結果,被試總是傾向于評價紅色條件下的異性更有吸引力。他們還發(fā)現(xiàn),紅色除了能作用于評價者之外,還能直接作用于被評價者。因為當衣服顏色信息被屏蔽時,穿紅色衣服的女性仍然被評為最有吸引力。這表明穿紅色衣服使女性在拍照時表現(xiàn)得更有吸引力。

  5紅色心理效應的情境假說

  根據(jù)上述研究,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證明紅色心理效應在成就情境和關系情境下的不同。首先,成就情境中,紅色心理效應存在性別差異;而關系情境中,紅色對男性、女性的影響相同。由于社會分工不同,男性更多扮演競爭者的角色。所以進化出一套管理競爭的機制。在面對紅色刺激時,男性會知覺到對方是有攻擊性、支配性的,因此趨向于回避。而女性則沒有這種機制,導致紅色沒有作用。紅色作為一種性信號。對兩性而言卻是相似的。所以紅色能同時提高兩性之間的性吸引力。其次,與成就情境不同,在關系情境中紅色的作用是雙向的。成就情境下,研究發(fā)現(xiàn)紅色能使對方產生回避的傾向而變弱,卻沒有直接證據(jù)支持紅色能使本方變得更強。這就提示我們對于競爭的雙方,紅色的機制在于使對方變弱,而不是本方增強。然而關系情境下,研究不僅發(fā)現(xiàn)紅色能改變對方的判斷,還發(fā)現(xiàn)了紅色使本方增強的直接證據(jù)。這提示我們紅色同時作用于關系情境下的雙方。最后,在成就情境和關系情境中,紅色可能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信號。從動物行為觀察的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紅色具有一種生物信號的功能,影響著動物的擇偶、攻擊等行為。按照進化的觀點,人類被試中發(fā)現(xiàn)的紅色心理效應可能正是生物信號功能的延續(xù)。在成就情境下,紅色是“攻擊信號”、“支配信號”;在關系情境下,紅色則是“性信號”。

  在討論紅色的心理效應時,情境是首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基于情境的理論,來全面概括紅色心理效應的現(xiàn)象與機制。本文提出一種整合的情境假說(ContextHypothesis)?梢詫⑶榫撤譃橥獠靠蚣芎蛢炔織l件兩個部分。外部框架是指紅色刺激出現(xiàn)在哪一種情境,例如已經發(fā)現(xiàn)的成就情境和關系情境;內部條件是指紅色刺激出現(xiàn)時,情境內部的時空要素組合,例如紅色刺激出現(xiàn)的空間位置和時間長短。成就情境下,“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紅色聯(lián)結著攻擊與支配,是攻擊信號和支配信號,使人趨于回避;關系情境下,“千種風情,姹紫嫣紅”,紅色聯(lián)結著愛情與性,是一種性信號,能夠增強性吸引力;情境外部框架決定紅色刺激執(zhí)行哪一種信號功能。在人類中,紅色仍然扮演生物信號的角色,這種機制是在進化過程中就形成的;人類在社會生活中又賦予紅色相應的象征和含義,這些經驗又加強了紅色的信號功能;紅色刺激的時空模式與生物信號和文化象征越接近,與心理意義的聯(lián)結越緊密,誘發(fā)的心理效應可能越強烈;情境內部條件決定紅色刺激誘發(fā)的信號強度。先天的遺傳和后天的經驗,都為紅色與心理意義的固定聯(lián)結做出貢獻。這些聯(lián)結在特定情境下誘發(fā)了特定的心理狀態(tài),對個體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

  6總結與展望

  心理學早期關于顏色的研究雖然積累了一些結果,但對于顏色心理效應卻沒有系統(tǒng)性的實證研究,也沒有得到可靠的結論(Fehrman&Fehrman,2004)。Hill和Barton(2005)發(fā)現(xiàn)紅色對競技成績的增強效應,掀起了又一波研究顏色心理效應的熱潮。

  心理學家從生理、行為觀察、認知、語言、文化、情緒、態(tài)度等多個角度研究紅色心理效應的現(xiàn)象和機制,雖然仍存在一些爭議,但是已經逐步得到解決。我們提出的情境假說認為,紅色具有心理效應,是因為它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與心理意義的聯(lián)結,發(fā)揮生物信號的功能。情境外部框架決定了信號的種類,情境內部條件決定了信號的強度。這種機制是先天和后天共同決定的。情境假說能較好地解釋一些尚存的爭議。例如許多研究沒有發(fā)現(xiàn)團體體育項目的紅色效應,可能是因為在相關研究中,紅色沒有能最大程度發(fā)揮出信號功能。根據(jù)情境假說,越是接近生物信號的刺激形式,就越能發(fā)揮心理效應。個人項目中(例如跆拳道),紅色僅存在于護具的某些部位(頭部、胸口等),而這些部位恰好是動物研究中發(fā)現(xiàn)紅色信號的部位。這種類似性可能使紅色的信號功能最大化。但是在團體項目中,運動員的衣服往往是全紅,或者大部分紅的。這種與動物生物信號的背離可能是出現(xiàn)爭議結果的原因之一。

  目前對紅色心理效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觀察研究和行為實驗。較多使用的辦法是事先呈現(xiàn)顏色刺激啟動,或者在任務中伴隨呈現(xiàn)顏色刺激,然后測試被試的任務成績。紅色條件下任務成績的變化是紅色心理效應出現(xiàn)的指標。這些任務多為認知測試和評價量表,與顏色屬性無關,因此被試往往不能意識到顏色是一種實驗操作。目前較少有研究使用眼動、ERP或fMRI方法研究紅色心理效應。今后使用這些方法進行研究或許可以發(fā)現(xiàn)關于紅色心理效應更靈敏的指標和更深入的機制。

  除了研究方法之外,還有許多研究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例如紅色與心理意義的聯(lián)結如何在進化和文化的雙重作用下形成?哪種作用對聯(lián)結的形成更為關鍵?如果先天的生物信號是主要原因,對新生兒的實驗研究可能會提供新的證據(jù):如果后天經驗的塑造力更強,則文化、經驗差異導致心理效應的改變可以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另外,紅色心理效應是微妙的,如果不是在嚴格控制的實驗室條件下,這種效應量可能會淹沒在其它變量的影響中。所以紅色心理效應的深度和廣度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例如什么形式的刺激誘發(fā)的心理效應最強?紅色對心理行為影響的時間可以持續(xù)多久?是否在所有的成就情境或者關系情境下都能發(fā)揮作用?如果紅色心理效應是在無意識情況下發(fā)揮作用的,內隱的紅色刺激能否產生心理效應?人格、顏色偏好等變量是否能影響紅色的心理效應?最后,其它顏色是否也具有尚未發(fā)現(xiàn)的心理效應?例如根據(jù)進化心理學中的“熱帶草原法則”,人類祖先曾經長時間地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99.9%以上的進化都發(fā)生在這里(Miller&Kanazawa,2007),那么藍色(天空)、綠色(草原)和黃色(枯草)也應該具有至少和紅色一樣強烈的心理效應。

  探索顏色心理效應的機制十分重要,同時也需要重視如何應用這些效應。例如在體育比賽、考試、人際交往時就可以考慮紅色的作用。如果能夠找到顏色刺激的屬性(包括色調、明度、飽和度、大小、時間、位置等等)與效應量之間明確的對應關系,那將對顏色心理效應的應用提供巨大幫助。人類便可以根據(jù)需要,靈活調整對顏色的使用,在這一維度創(chuàng)造最適合完成目標的條件。

  總之,研究顏色能否對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以及影響的機制,對人類社會如何更好地使用顏色有重要價值。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xinlixuelw/2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