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論文投稿期刊推薦《課程教育研究》雜志系內蒙古社科聯(lián)主管,中國外語學習學研究會主辦,國家級教育期刊,面向國內公開發(fā)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2095-3089、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15-1362/G4、旬刊。
[摘要]高校平安文化建設既是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在高校的具體運用,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要求。高校平安文化建設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構成的系統(tǒng)工程。精神文化是高校平安文化的標志和核心,是高校平安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的靈魂;制度文化是高校平安文化建設的關鍵,制約著精神文化的形成,規(guī)范著物質文化的建設;物質文化是高校平安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建設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保障。
[關鍵詞]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高校,平安文化
2011年2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chuàng)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上明確提出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的重大命題。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xiàn)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因此,推進文化建設本質是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舉措。高校的安全穩(wěn)定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視野下構建校園平安文化是和諧社會建設對高校的要求,也是高校繼續(xù)深化“平安校園”建設的必然選擇。
一、高校平安文化的內涵
校園安全文化是以學校安全理念和安全價值觀為核心的觀念文化,把行為文化、管理文化和物態(tài)文化相統(tǒng)一的具有時代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通俗來說,高校平安文化即是學校及師生在教學、科研、生活過程中形成的或應具備的以安全理念、安全組織、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技能、安全行為、安全設施、安全防護等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文化結構都可以分為精神、制度、物質三個層次,高校平安文化也不例外。具體體現(xiàn)為:包括安全理念、信念、價值取向的精神文化,包括安全組織、安全制度的制度方化及包括安全技能、安全設施、安全防護、安全行為、安全教育的物質文化?梢,校園平安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既需要上層建筑的架構,也需要硬件設施等物質基礎的落實。
二、高校平安文化建設的內容
1.校園平安精神文化。校園平安精神文化屬于意識領域,對人的行為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可以樹立學校師生的安全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師生用安全理念規(guī)范其行為。因此,校園平安精神文化是平安文化的最高境界,能潛移默化中使學校及師生接受共同的安全思想引導,情感得到熏陶。同時,高校平安精神文化也是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的指導思想,是學校各項事業(yè)健康發(fā)展、教師教學科研、學生培養(yǎng)教育的無形安全保障?梢姡咝F桨簿裎幕瞧桨参幕闹笇枷牒蛢r值觀導向,建設高校平安精神文化本質上就是做好這兩方面的教育工作。
第一,高校平安文化的指導思想。高校平安精神文化既要體現(xiàn)國家總的安全理念,又要結合高校的實際。具體說來,高校的平安文化構建的宏觀指導思想是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fā)展觀。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fā)展觀中“以人為本”的思想、和諧的理念影響師生的觀念、道德、情感、態(tài)度、品行,培養(yǎng)正確的安全哲學、安全倫理、安全價值取向,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行為,從而為學生走向社會提高社會平安文化整體水平做出貢獻。微觀指導思想是:以“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為理念,以實現(xiàn)本質安全為目標,提高師生對自己和他人安全的科學認識;堅持預防為主,全員參與,從精神、物質等各個層面不斷營造安全氛圍,規(guī)范安全程序,創(chuàng)新載體,豐富內涵,引導和教育師生樹立科學的安全觀,全面提高安全素質。所以,確立高校平安文化的指導思想是高校平安精神文化的根本任務。
第二,高校平安文化的價值觀導向。以“和諧”為校園平安文化的價值觀導向是高校平安精神文化的核心內容。和諧促進安全,安全是和諧的基礎,安全意識、安全思想、安全理念、安全措施是保障和諧的重要文化力量。所以,高校的平安文化建設要崇尚和諧文化。所謂和諧文化,是指“一種以和諧為思想內核的價值取向,以倡導、研究、闡釋、傳播、實施、奉行和諧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tài)、文化現(xiàn)象和文化性狀。其最核心的內容是崇尚和諧理念、體現(xiàn)和諧精神,大力倡導社會和諧的理想信念,堅持和實行互助、合作、團結、穩(wěn)定、有序的社會準則”⑤。和諧文化在校園里具體表現(xiàn)在學校的管理、教育以及服務方式、方法上要以人為本;政策制定上要多溝通、多聽取意見;安全教育上要從人的思想、心理、成長環(huán)境等深層次尋找切入點,以此提高師生的安全素質。學校要把重視師生安全、珍愛師生生命財產(chǎn)放在第一位,要把平安文化教育滲透到教學、科研、服務活動中,并逐步形成主動、系統(tǒng)、科學的安全觀,最終實現(xiàn)把和諧作為高校平安文化建設的價值觀導向。
2.高校平安制度文化。校園平安精神文化是一種思想意識,具有指引作用而不具有強制力,它要轉化為制度文化,依靠制度文化來體現(xiàn)和傳達,依靠制度文化中具有強制力的行為規(guī)范和管理體系規(guī)范人的行為。
第一,健全高校平安制度文化的行為規(guī)范。高校平安制度文化的行為規(guī)范是指,在校園平安精神文化的指導下學校及師生在教學、科研、生活中應遵守的安全行為準則或行為模式。行為規(guī)范是高校平安制度文化的生命力,其是否全面、科學決定了制度文化建設的成敗,也間接反作用于高校平安精神文化建設的效果。建設校園制度文化必須規(guī)范的行為包括領導和決策、科學實驗、教育學習、文體活動、實習實踐、應急自救、校內商業(yè)活動等。另外,校園平安文化的行為規(guī)范包括學校領導行為和決策的規(guī)范、師生群體活動和個體行為的規(guī)范等,內容豐富多樣?傊咝F桨仓贫任幕男袨橐(guī)范要有科學的體系和合理的結構,覆蓋上述三個類型。因此,行為規(guī)范的制定必須堅持科學、民主的原則,以“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為導向,廣泛征集意見,確保行為規(guī)范的嚴密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第二,規(guī)范高校平安制度文化的管理體系。高校平安制度文化的管理體系集中體現(xiàn)為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安全管理對領導和師生的要求,以及經(jīng)濟手段的激勵與強化。具體來說,高校平安制度文化的管理體系包括:其一,建設校園平安的精神文化、樹立和諧價值觀,科學制定高校平安文化的行為規(guī)范,并嚴格執(zhí)行行為規(guī)范;其二,安全管理的組織機構健全和行政手段的科學合理。學校與各責任單位都應健全安全工作領導機構,并實行黨政一把手責任制。學校與各責任單位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建設分級負責的安全責任系統(tǒng);其三,規(guī)范學校安全保衛(wèi)職能部門的崗位職責,發(fā)揮其在校園平安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3.高校平安物質文化。高校平安物質文化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體現(xiàn)和物態(tài)化,但同時又是形成、發(fā)展、鞏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礎和保障。因此,物質文化是校園平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保證安全的硬件設施和軟件配備。
第一,高校平安的硬件設施。從硬件上來說,校園及周邊的所有設施、服務必須滿足安全保障,配有必要的技防設備。具體包括:其一,有滿足教育、教學活動需要且無安全隱患的教學設施如教室、實驗室(實訓基地)、自習室、圖書館、體育場所和活動器材;其二,有相關后勤職能部門提供的符合安全標準的公共服務;其三,有多功能的防火、防盜、交通安全、報警等電子信息監(jiān)控嚴密的技防體系;其四,校園周邊道路及具有安全隱患場所等的標識標志要符合安全標準。
第二,高校平安的軟件配備。從軟件上來說,高校平安文化建設需要配備完整的安全管理人員、充足的經(jīng)費保障和平安文化宣傳教育的陣地和平臺。具體來說,一是加強校園安全專職保衛(wèi)隊伍建設,完善維護校園平安的多方位多層次的組織機構。專職保衛(wèi)隊伍是學校平安建設的主要力量,是校園平安及平安文化建設的倡導者、執(zhí)行者和推動者,因此要改善專職保衛(wèi)隊伍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強化業(yè)務培訓,提高業(yè)務技能,以保證校園平安文化建設的質量。同時,校園平安文化建設內容涉及學校大部分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廣泛發(fā)動師生、依靠師生,調動二級學院、行政部門、直屬單位的力量,真正形成群防群治組織體系;二是加大經(jīng)費投入,為安全文化宣傳教育、人防、物防、技防提供保障;三是平安文化宣傳教育要有陣地、有抓手。校園安全宣傳陣地可以是固定的櫥窗、校園廣播固定的專欄張貼與形勢一致的宣傳標語或安全隱患警示標志等,以形成建設校園平安文化氛圍。
三、高校平安文化建設的載體
如上所述,校園平安文化建設包括了三個方面內容。制度文化建設的載體就是學校制定的各種安全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行為準則。物質文化建設的載體就是為師生的學習、科研、生活提供安全服務的硬件設施和軟件配備。而校園平安的精神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理念和價值導向,其建設的載體包括平安文化教育、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平安文化。因此,研究校園平安精神文化建設的載體是校園平安文化建設載體的關鍵。
1.教育滲透。要把平安文化的指導思想和安全價值觀教育納入學校的教學體系。教育主管部門要組織編寫適合學校使用的安全教育教材,把安全教育課設為必修課,或設置安全教育系列科目作為選修課。堅持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并將參加各種應急演練、安全技能競賽及其他保衛(wèi)工作實踐等作為實踐考核。
2.校園文化活動。高校平安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外延,指所有與安全價值觀、安全思維方式、安全行為準則相關的物質的或精神的校園文化活動方式或結果。校園文化活動可以提高師生的基本人文素質,深刻理解生命的意義,從而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在這種意義上,人文素質既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安全,實現(xiàn)了教育價值和生命價值的統(tǒng)一。因此,高校平安文化與校園文化具有一致性。學校既要科學設計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又要創(chuàng)新安全主題的文化活動,真正把平安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去,使之成為校園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社會平安文化。要充分利用社會平安文化,實現(xiàn)“警校共建”校園平安文化。校園平安文化是社會平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平安文化具有一脈相承的關系。因此,校園平安文化建設要與當?shù)氐恼、公安、消防等職能部門建立良好的“校地合作”關系,既要借鑒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和諧理念,又要共享維護社會和諧的安全宣傳教育資源。
高校平安精神文化是校園平安文化的標志和核心,是校園平安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的靈魂;制度文化是高校平安文化建設的關鍵,制約著精神文化的形成,規(guī)范著物質文化的建設;物質文化是高校平安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建設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保障。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目的在于用新理念、新方法、新舉措維護社會穩(wěn)定,校園平安文化建設超越了學校傳統(tǒng)安全管理的局限。從文化的層面、從源頭上激發(fā)師生“關注安全、關愛生命”,可以確立長效的校園安全機制,實現(xiàn)校園的長治久安。
上一篇:高等教育論文范文
下一篇:長江師范學院學報高等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