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給水管道施工建設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提高工程質量管理水平,加強工程建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與控制,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將保障工程建設質量放在市政給水管道建設發(fā)展的首位。
摘要:本文對市政工程全過程給水管道施工質量控制措施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市政工程論文,市政工程,給水管道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1 施工前的準備階段
施工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與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有重大的關系。施工前首先要熟悉圖紙進行圖紙會審,接收設計單位的圖紙交底,將需要特別注意的部分進行重點交待(文字說明或解釋),制訂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技術交底。采購部門需根據(jù)施工進度提前備足施工管材、管件、用料等。摸清地下構筑物、光纜、電纜、天然氣管線等情況,項目部管理人員要熟悉設計圖紙,參加建設單位組織的圖紙會審工作,提出設計不明確的問題,待設計院書面答復后形成會審紀要存檔。對施工現(xiàn)場的施工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和技術交底,開工前建設單位提供“三通一平”,保證工程順利開工。
在施工準備階段,選購材料也很重要,進場原材料要求合格證、檢驗報告等資料齊全,現(xiàn)場施工人員對進場材料進行認真檢查驗收,對發(fā)現(xiàn)有質量缺陷和有疑問的管材全部退場,嚴禁堆放在施工現(xiàn)場。施工前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定位、放線,并做好復查,保證管道位置不產(chǎn)生偏移,并做好書面記錄,遇到構筑物必須避讓時,及時通知建設單位、監(jiān)理單位和設計單位現(xiàn)場解決,并出具變更通知。
2 施工階段
在管溝開挖前,首先制作和安裝安全護欄,必須保證開挖段全部做好維護。在繁華路段和城市主要道路段必須采用全封閉施工,設立警示標志,夜間設警示燈,無路燈的路段沿線應設低壓照明燈(安全電壓),施工工地應有安全員晝夜巡視。施工中使用挖機、吊車時,應注意溝槽、高壓線等設施。機械開挖前,探明地下管道、光纜、電纜、天然氣及其他構筑物的位置,做好標記,遇到不明構筑物時,及時通知建設單位和監(jiān)理單位現(xiàn)場勘查,需避讓時,設計單位出具設計變更,保證開挖工作持續(xù)進行。
2.1 管溝開挖
管溝開挖時,管線距離不宜太長,開挖過程中,根據(jù)土壤類別確定放坡,挖出土方合理安排堆放位置以防止塌方。遇到地方狹窄的情況應及時將土方外運,不得影響交通。雨季施工時應在管溝邊疊筑土埂,必要時在土埂外開挖排水管溝,以防止雨水進入管溝。開挖過程中隨時對槽底進行高程檢測,采用機械開挖時,在槽底高程以上20cm應改為人工清挖,以防止超挖,管底溝槽超挖100cm后用細土回填夯實至設計標高,其溝底密實度不得小于95%。管溝開挖時現(xiàn)場安全員沿線巡查,觀察溝壁情況并做好記錄。
2.2 管道安裝
管材選用設計圖紙要求型號、規(guī)格的國標管材,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質量證明文件等。不得更換材質和以次充好。
2.3 下管
管溝分段開挖完成后,組織建設、設計、地勘、監(jiān)理等相關單位進行驗槽,滿足設計要求后開始下管,下管前管道一端立起,將管內(nèi)雜質和垃圾清理干凈,封堵管口,不得帶入泥土、砂石、磚頭等雜物,下一根管連接一根管。如果機械下管有障礙時,采用人工下管,在作業(yè)面范圍內(nèi)設立警示帶,禁止非施工人員進入現(xiàn)場。管道穿越交叉路口時,均采用頂管作業(yè),并在得到相關部門同意后方可實施,管道外加鋼性保護套管,套管規(guī)格比管道大2~3號,套管兩端延出路基等設施外2m,套管內(nèi)采用中性干燥細沙填實。
2.4 管道及附件安裝工作
首先將管材沿溝槽排好。管材下槽前作最后檢查,有破損或裂紋的剔除。直徑在200mm以下管材的移動和下槽,通常不用機械。大口徑管道和管件下放,采用8T以上吊車,嚴禁違章操作和無證上崗作業(yè),通常情況下排管常從閘閥或配件處開始。管子逐根下槽,順序做好接口。球管安裝時管節(jié)及管件表面不得有裂紋,不得有妨礙使用的凹凸不平的缺陷;管節(jié)及管件下溝槽前,應清除承口內(nèi)部的油污、飛刺、鑄砂及凹凸不平的鑄瘤;柔性接口鑄鐵管及管件及承口的內(nèi)工作面、插口的外工作面應修整光滑,不得有溝槽、凸脊缺陷;胡裂紋的管節(jié)及管節(jié)不得使用。沿直線安裝管道時,宜選用管徑公差組合最小的管節(jié)組對連接,確保接口的環(huán)向間隙應均勻。鋼管安裝時,對首次采用的鋼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藝,施工單位必須在施焊前按設計要求和有關規(guī)定進行焊接試驗,并應根據(jù)試驗結果編制焊接工藝指導書;溝槽內(nèi)焊接時,應采取有效技術措施保證管道底部的焊縫質量;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縫;在寒冷或惡劣環(huán)境下要清除管道上的冰、雪、霜等;工作環(huán)境的風力大于5級、雪天或相對濕度大于90%時,應采取保護措施。
3 竣工驗收階段
3.1壓力試驗
管道安裝完成后必須做管道壓力試驗,首先做好起點和終端靠背,盲板封堵管口,做到牢固可靠,然后用加壓泵往管網(wǎng)內(nèi)注水,升壓的同時安排施工人員檢查接頭位置有無滲漏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停泵,并安排專業(yè)人員進行處理,處理好后繼續(xù)加壓,壓力升至試驗壓力后穩(wěn)壓,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壓降在允許范圍且無異常和漏水現(xiàn)象后卸壓,做好試壓記錄。管道系統(tǒng)試壓合格后,對管道進行反復沖洗,進口水質與出口水質達到一致后停止沖洗。管道系統(tǒng)沖洗工作完成后,對管溝進行必要的消毒,以滿足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要求。
3.2 管溝回填
經(jīng)驗收合格后,應及時進行溝槽回填,不允許將已安裝完成的管道長期外露,更不允許將其跨越雨季和冬季。有管頂50cm以內(nèi)的回填又稱為“腹腔回填”,有的設計要求該處回填過篩;靥顣r,既不能填入>100mm的石塊或磚塊等雜物,也不能使用腐殖土、垃圾土和淤泥等進行回填,同時不能使溝內(nèi)有積水,并不得使用重錘或大型機械夯實,一般要求回填至管頂以上50cm。管道基礎條件不良將導致管道和基礎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積水,嚴重時會出現(xiàn)管道斷裂或接口開裂。因此要認真按設計要求施工,確保管道基礎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當?shù)刭|水文條件不良時,應進行換土改良處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載力;如果槽底土壤被擾動或受水浸泡,應先挖除松軟土層后和超挖部分用雜砂石或碎石等穩(wěn)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實;回填時,如果遭到水淹,應采取管管底高程和中心線復測及外觀檢查,如發(fā)生拔口、漂浮或位移現(xiàn)象,則需要返工。
3.3 管道水壓試驗
壓力管道水壓試驗前,除接外,管道兩側有管頂以上回填高度不應小于0.5m;水壓試驗合格后,應及時回填溝槽的其余部分;采用鋼管、化學建材管的壓力管道,管道中最后一個焊接口完畢一個小時以上時方可進行水壓試驗;管道頂部回填土宜留出接口位置以便檢查滲漏處。主試驗段時停止注水補壓,穩(wěn)定15分鐘;當15分鐘后壓力下降不超過允許數(shù)值時,保持恒壓30分鐘,進行外觀檢查若無漏水現(xiàn)象,則水壓試驗合格。
3.4 沖洗消毒
給水管道嚴禁取用污水水源進行水壓試驗、沖洗,施工段處于污染水域較近時,必須嚴格控制污水進入管道;應由水質檢測部門進行化驗,并在管道并網(wǎng)前進行沖洗消毒。
3.5 管道與檢查井連接過程的施工質量
因管道與檢查井的連接常因接合不良而產(chǎn)生漏水是管道工程常出現(xiàn)的情況,管道的檢查井可運用砼直接澆制或磚砌。檢查井施工工藝過程:準備工作―――開挖土方―――扎鋼筋―――支模―――砼澆注―――砌筑檢查井―――澆注蓋板及吊裝―――安裝井蓋及恢復路面。采取承插管件或采取柔性接口連接,如果要求不高可直接砌進檢查井壁中。此外檢查井底板基礎,需要與管道基礎墊層平緩順接。管道與檢查井的連接最好運用柔性接口,可采取承插管件連接。也可運用預制砼套環(huán)連接,將砼套環(huán)砌在檢查井井壁內(nèi),用橡膠圈將管材與套環(huán)內(nèi)壁之間密封,形成柔性連接。由于管道與水泥砂漿的結合性能差,最好不要把管件或管材直接砌筑在檢查井壁內(nèi)。
參考文獻:
[1] 李坤芳,陳小明.淺談給水管道工程施工質量問題及控制[J].科技資訊,2011,(21).
[2] 路公祥.建筑給水管道施工及質量控制[J].科技信息,2010,(33).
[3] 李星.淺談市政排水管道施工技術及管材質量控制[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2,(09).
[4] 池晏華.市政給水管道工程施工質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J].城鎮(zhèn)供水,2012,(02).
[5] 蔡躍忠.市政施工質量常見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