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國內外及濟寧市舊城區(qū)排水體制的現狀分析,提出濟寧現有排水系統(tǒng)所存在的問題,得出將雨水收集利用起來是解決河道污染問題的捷徑。
關鍵詞:分流制、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雨水收集利用
一、 城市排水體制概況
1.國外排水體制概況
德國在水污染控制及其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從20世紀80年代已基本實現了水污染控制。但它的排水體制并非完全的雨污分流制,而是因地制宜地采納適合當地條件的排水方案,將重點放在了源頭污染控制和終端污染控制的結合上。
瑞典在80年代初就放棄了雨污分流的思想,由于分流耗資巨大,合流制改造為分流制是影響范圍大,耗時長,經濟上不劃算,技術上又不足以有效防止城市雨水徑流對水體的繼續(xù)污染。同樣,美國、新西蘭等國家,在很大程度上也沒有完全靠新建合流制管取代舊合流制管作為水污染控制措施的做法。
2.我國排水體制概況
由于我國的城市排水系統(tǒng)與國外其他國家相比起步晚,對此方面的研究還相當薄弱。目前,在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設計還停留在如何盡快地將雨水直接排放和簡單地依靠雨污分流的傳統(tǒng)觀念上。以濟寧為例,90年代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強城市污水處理,改善城區(qū)水環(huán)境的建設目標,從排水管網規(guī)劃、截污管網泵站的建設,城區(qū)排水管道的改造和擴建到設施維護管理的逐步科學化規(guī)范化,總投資數億元資金,促進了城區(qū)排水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使水環(huán)境有了明顯改善。為了進一步改善城市環(huán)境,市委市政府又于99年提出了實施城市“綠、亮、清”工程的城市綜合整治目標,對水環(huán)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截流式合流制已無法完全杜絕生活污水對河道污染,加之近幾年來降雨多,污水量增加,導致雨季污水頻繁溢流,對穿城河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為了真正實現河道的“清”,提高城市品位,同時又保證盡量投資節(jié)儉、技術可靠、維護管理方便,環(huán)境效益顯著,市委市政府不斷召集有關部門和領導來研究解決方案。
二、 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必要性
將合流制改為分流制可以完全杜絕溢流混合污水對水體的污染,但這種方法耗資巨大,施工也很困難,另一方面舊城區(qū)市政道路下各種管線布置混亂,高程和平面均錯綜復雜,完全新建管道困難很大,甚至無法實現,濟寧目前是保留合流制,修建管渠截流干管,為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統(tǒng),但是這種排水管渠系統(tǒng)并沒有杜絕污水對水體的污染,為了讓河道徹底不受到污染這個問題,這不得不讓人們重新考慮一下。通過查閱資料,將雨水進行收集儲存,用于城市綠化、道路澆水、生活雜用等,不僅可以減輕市政管道的排放負擔,又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了水資源,這不得不算是一項既節(jié)約能源,又節(jié)省投資的重大舉措。
1.我國水資源現狀
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的1/4,干旱缺水與洪澇災害和水環(huán)境惡化一起成為了新世紀我國面臨的三大水問題,并較大程度地制約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和數量迅速擴大,水資源短缺的局面也日趨嚴峻,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嚴重缺水。與此同時,城市化也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洪澇災害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不透水地表鋪砌面積的不斷擴大和建筑密度的提高,使地面徑流形成時間縮短,峰值流量不斷加大,排水系統(tǒng)的雨季流量大量增加,產生洪澇災害的機會也相應增加、危害加劇。同時,城市雨洪也是城市水體的一種污染源。雨洪利用作為開源和節(jié)流并舉的一項措施,是緩解或解決上述水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它具有節(jié)水、防洪、生態(tài)環(huán)境三個方面的效益。
2.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
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并非是新鮮事,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有修建池塘攔蓄雨水用于生活的記錄,而西北地區(qū)水窖的修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1) 雨水收集的可行性分析
國外已有許多雨水收集利用的成功范例。日本最早實施"雨水利用"工程。東京都墨田區(qū)把降到各家屋頂的雨水通過導水管收集到水箱中,然后用于沖廁所、澆庭園和洗車等。1992年建于柏林市的某小區(qū)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將160棟建筑物的屋頂雨水通過收集系統(tǒng)進入三個容積為650m3的貯水池中,主要用于澆灌,將溢流雨水和綠地、步行道匯集的雨水進入一個仿自然水道,水道用砂和碎石鋪設,并種有多種植物。之后進入一個面積為1000m2、容積為1500m3的水塘(最大深度3m)。水塘中以蘆葦為主的多種水生植物,同時利用太陽能和風能使雨水在水道和水塘間循環(huán),連續(xù)凈化,保持水塘內水清見底,形成植物魚類等生物共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遇暴雨時多余的水通過滲透系統(tǒng)回灌地下,整個小區(qū)基本實現雨水零排放。
。2)收集利用雨水的方式
收集雨水首先要有一個集水面,再配一套輸水管,最后是蓄水池。收集雨水的系統(tǒng)并不復雜,投入最大的是蓄水池,其次是輸水管。就目前的條件而言,收集屋頂的雨水,集水面也有,輸水管也有,缺的只是蓄水池。而建蓄水池也并不是一件很復雜的事,只要在每棟房前的花園或綠地底下建一個蓄水池,上面留一供取水和清掃池底垃圾的口,頂上復蓋土并種上綠化。在新建或已建住宅小區(qū),均可根據現場情況增設蓄水池,這樣可以大大地減少市政管道的負擔。
三、 雨水的收集利用對排水體制改造的重大意義
雨水的收集利用大大減少了現有管道的流量,同時濟寧的現存截流式管道采用了較大的截流倍數3,雖然此項舉措并不能完全杜絕污水向河道排放,但完全可以將污水對河道的污染降到最低,隨著雨水收集率越來越高,污水向河道排放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甚至降為零。這樣不僅解決了新建一條排水管道所帶來的資金耗費和施工困難問題,而且還減輕了污水處理廠的運營費用和負擔問題,同時又節(jié)約了水資源。
四、結論
通過上面的分析得出如下結論,新建一條排水管道進行徹底地雨污分流,并非是將城市河道變清的唯一方式。將雨水進行最大程度的收集,現有合流管道作為污水管道,讓截流干管的溢流口出現零溢流。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水資源,同時又解決了河道污染。
參考
文獻:
【1】 孫慧修.《排水工程》.中國建筑出版社.1999年12月第四版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chengshiguanlilw/2660.html